《炎黃春秋》編輯部:
我是一名基層離退休人員,今年82歲了。最近看了《炎黃春秋》2009年11期《文革中搶救劉少奇紀實》和2010年第1期《對(文革中搶救劉少奇紀實)一文的批評》、《劉少奇是被迫害致死的》等文章,感觸頗深。愿借貴刊一角,談談自己的幾點意見。
首先我認為,貴刊編輯部把不同觀點、不同論據的文章,原汁原味地擺在讀者面前,不僅是尊重作者,而且也是對讀者的尊重。兼聽則明。讀者自會去比較、思考,從而把問題引向深入。何況編輯對文章的論據也不可能一一去查核,只能由作者“文責自負”。所以,我以一名讀者的身份,肯定編輯部的這一做法,期望有這方面的文章繼續(xù)問世
其次要說明的,我雖不是劉少奇專案高層知情人員,也不是接觸到劉少奇去世前后的有關監(jiān)管、醫(yī)護、運輸等工作人員,不可能寫出關于劉少奇之死的有分量的文章。但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是入黨多年的老黨員,又親身經歷過文革,從關心國家大事的角度出發(fā),有權利和義務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來龍去脈提出質疑。我贊同《炎黃春秋》2009年第12期上《不該忽略的大事》一文的觀點,建國60周年歷程,應該全面回顧。偉大光榮正確的光明一面,固然應該大書特書,錯誤過失的陰暗一面,也應該秉筆直言。否則,共和國史中缺了文革十年,豈不成為不完整、不連貫的“斷代史”嗎?堂堂國家主席,以“莫須有”罪名,突然成為階下囚,含冤而死,能說不算一件大事嗎?
劉少奇之死,已有平反結論,似乎不必再翻舊賬,但很多細節(jié),尚有待厘清。例如:對生命垂危的劉少奇在搶救中是善待。還是虐待?有沒有大小便在病床上,不給換洗襯褲?劉去世后火化,為何要用“劉衛(wèi)黃”之名?醫(yī)療救治中的干預。是誰在指使?等等。這些疑點的澄清,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吸取歷史教訓,才能深刻地知道“以人為本,依法治國”的重要。我誠懇地希望,凡是接觸過劉少奇冤案的有關人員和劉少奇親屬,應該勇敢地站出來,講實話,讓廣大讀者了解真相。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不斷總結和運用自身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上一些執(zhí)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全黨提倡獨立思考、敢講真話的精神,允許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我衷心祝愿,貴刊在改革大潮中脫穎而出。獨具時代特色,繼往開來,成為敢講真話,敢講心里話的廣大民眾心目中的一面旗幟。在黨和國家復興之路的跋涉中,迎風飄揚,永不褪色。
寫于2010年元月12日
南京讀者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