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教學中,對學生的作業評價是最后一個環節。教學結果應是評估教學的準則之一,美術作業評價則是檢驗教學結果的直接因素。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美術作業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實際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于改進美術教學,促進發展,最終實現美術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互評、集體評價
1.學生的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的好方法
自我評價是人類的一種自我認識。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對自己學習表現的認識與評判。通過評價,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足跡,享受成功的喜悅,激勵自己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同時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明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隨時鞭策自己。
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作業,首先在完成自己作業時就要努力地克服技能技巧方面的問題,同時還要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學生自評,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通過學生美術作業的自我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2.學生互評,以集體智慧豐富個體的智慧
學生互相評價作業,就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結合自己作業實踐,運用掌握的美術知識理論和技能技法對其他同學的作業進行獨立評價。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從小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精神,通過同學作業互評,同學之間的平等意識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學過程也更完善了。
引導學生互相評價,能使學習的整個過程都確實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到評價的過程中,正是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正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的學習”的一種手段。
3.集體評價,走向創新之路的好形式
一般是對上堂課的回顧與總結,集體的評價、集體的交流,這里包含著教師的共同參與,大多是在教室采用視頻投影儀,展示同學的作業,先讓學生來點評,聽一聽大家的意見,作業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還不夠,需要改進,力求要講出道理。對于畫得好的學生,老師請他談一談畫這張畫的體會。在集體評價中教師可以作必要的引導及最后的分析點評,教師要高度評價有創新的作品,利用成功作品來激發學生欲望。
二、注重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
美術活動表現評價要求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行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活動表現評價可以采用個人、小組或團體的方式,既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學習結束后進行。評價結果以簡單的形式加以記錄,并給予學生恰當的反饋,以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以及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1.對學生美術作業應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
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采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采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蘇教版八年級“外國風景畫、靜物畫賞析”這節課學生作業我采用座談的方式。在座談會上有學生說:“通過和古典主義的繪畫相比較我發現后印象派的畫,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有學生又說:“在凡高的畫中,濃重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他的《向日葵》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著我的心靈。在他的畫上,強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
2.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強調美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議美術教師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后,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以及需要改進之處。建立以美術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美術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不僅是傳統的教育者,還是新型教學關系中的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執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師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富有創造性,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和專業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
現代美術教育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在如今使用新教材之際,強調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與創造力。正確、合理、科學地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以利于改進美術教學,促進發展,提高每個學生的美術素養,符合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也順應了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蘇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