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經典作品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具有很大的意義。然而從現狀看,高中生的經典閱讀并不容樂觀。這就需要教師切實地轉變觀念,通過引導學生誦讀作品、設置情境、組織活動等方式燃點學生的經典閱讀興趣。
關鍵詞:經典閱讀 興趣 情境
一、新課標下的要求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當培養學生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在信息社會可供閱讀的材料眾多,形式多樣,從傳統的紙質文本到新興的電子文檔,從經典作品到層出不窮的網絡文學,種種不同的文本充斥著人們的眼球。作為成長于信息年代的高中生在閱讀方面同樣有著多樣化的選擇空間。
二、經典作品的意義
經典作品在時間的大浪淘沙中經過了實踐的檢驗,流傳于各個時代。經典作品中所討論的問題、敘述的世界、塑造的人物形象、傳遞的精神揭示了人類社會生活、人性中共通的東西,有很大的闡釋空間。以流傳數千年的《論語》為例,里面所探討的為人處世之道,如反省意識、安平樂道精神等在現在仍被不斷地闡述。因此在閱讀世界里,當各種吸引眼球而毫無實質性的內容,甚至是加重社會風氣的墮落的閱讀材料堆積時,更加需要強調回歸經典,通過閱讀經典培養文學素養。這也是以闡述經典作品的百家講壇能夠引起轟動的原因所在。
三、高中生經典閱讀現狀堪憂
原本閱讀經典文本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題中之意。教材及配套練習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經典著作,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溫習,經典的闡釋、閱讀應該占了學生語文學習相當大的部分。然而,從現狀看,高中生對經典的閱讀卻難以讓人滿意。首先是缺乏興趣或興趣不濃厚,很多高中生只是被動地閱讀作品,不理解也不去思考教材選擇該作品的意義。其次是缺乏對經典作品的分析、闡釋能力。第三,高中生對經典作品的閱讀大多止于教材,作品教材之外的延伸閱讀很少。因此,某種程度上說很多高中生并未真正進入經典的閱讀世界。那么在這種情形下,如何燃點經典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呢?
四、點燃經典閱讀興趣的途徑
1.轉變觀念,由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體
在理念上,要求語文教師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轉變觀念,轉變角色。由原先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提升為知識的引導者、指導者,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經典作品的建構,一步步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2.回歸文本,誦讀經典
誦讀是經典闡釋的第一步,通過誦讀,切身體會作品語言的感染力,調動學生投入其中。現在很多人闡述經典受到大眾文化、輿論的影響,在沒有閱讀作品的情況下,先入為主地有了一個固定的觀點、看法,有時會聽到學生說某部作品沒什么好看的,不就是寫什么什么之類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與學生爭論孰是孰非,而是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探討。
3.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指的是創造跟教學內容相關的,能夠激發學生情感、想象力的教學環境。情境的創造需要將經典作品原本抽象的文字敘述轉為學生可觀、可感、可看,甚至可觸動的情景,“復活”作品,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參與的興趣。
4.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作品
高效的經典文本閱讀教學離不開提問,在問題中催生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習《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簡要地介紹林黛玉進賈府的背景,讓學生對《紅樓夢》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設置問題,林黛玉第一次來到賈家,她可能會遇到誰?林黛玉是以怎樣的心態來到賈家的?她如何觀察里面的每個人?為什么會這樣的觀察等。讓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閱讀、思考。
5.小組活動,探究經典世界
在具體閱讀或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觀點的不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展開友好的辯論、對話,小組成員需要互相合作,組織材料,闡述觀點。通過活動的方式,學生暢所欲言地討論對經典作品的看法,互相取長補短,沉浸在經典的世界里。
四、總結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因為經典作品供闡釋的空間較大,具有永恒的價值,因此學生閱讀能力可在經典閱讀中得到很好的鍛煉。教師需要切實轉變觀念,通過各種方式點燃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提高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代玲.論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8.(7).
[2]吳麗莎.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32).
作者單位:湖北省監利縣柘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