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和間接的反應。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的聯系。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
修訂版大綱將大綱教學目的中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能力修改為初步的思維能力。”《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等。小學數學只注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不夠的,還需要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
一、重視啟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富于啟發性的環節進行正確引導和啟發。使學生思維和抽象思維交叉并進。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例如,我在教學乘法口訣時出了一道題,看誰的方法最新、最快、最好。8+8+8+9+9+9,學生的普遍算法是把6個加數直接想加,但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學生如此解答:8+8+8+9+9+9=3×8+9×3=51 (2)(8+9)+(8+9)+(8+9)=17×3=51,顯然,這兩種解法都有創造性思維成分,通過讓他們說思路,講解法,使學生思維得到了發展。
二、大膽聯想和善于想象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是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必不可少的條件和重要內容。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大膽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同時,要豐富他們他們的生活經驗,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想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例如:在圖形認識這一單元中有一道用七巧板進行拼圖的實踐題,要求學生依照課時小說的圖案進行拼擺,大部分學生受課本圖案定勢的影響,在拼擺小兔的腳時只嚷著用七巧板拼不出來,因為它缺少一個小正方體形。這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如果把小兔腳的那部分圖形分別獨立出來,并將中間的一根豎線隱去,在用剩下的兩個三角形拼此圖形,這樣激起學生穿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學生再次拼擺,從而找到拼圖的捷徑。
三、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特級教師錢夢龍說:教學的藝術就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的藝術,他有一句名言:我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說,數學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隘性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計算結果,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掌握解題的捷徑,命名思維的廣闊得到不斷發展。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使學生進入廣闊的思維佳境。
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對檢驗創造性思維正確與否有著重要作用。幾乎所有發明家都從小自己制作各種模型,牛頓小時候喜歡制作風箏。愛迪生小時候喜歡實驗,應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制作各種學具,對特別愛好者要重點培養。大凡其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無不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要保護好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觀察的原動力。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領他們去觀察社會,觀察大自然。讓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和發展。
五、應用多媒體教學,化靜為動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許多數學知識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拓展和延伸,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知識的生成過程,明確知識的根源,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并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更好地構建知識網絡。例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內容上,由于學生對空間思維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的經驗和活動的基礎上,他們對幾何圖形的認知是通過操作實驗獲得的,因此,在教學中,把操作活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引導學生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分析器官參與認知,這樣才能積累豐富的空間感知。
六、設計拓展性的作業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動力其作用的途徑表現為:興趣—動機—知識—思維。精煉的提問就是為學生創設一個磁力場,并以教材作誘發物,以教師為導體激起他們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涌起學習的沖動,從而啟動和活躍思維,所以,在設計拓展性作業的時候,要以多變的形式,新穎的題型激發學生的興趣,以綜合的問題,多樣的解題方法,不唯一的問題答案,激發學習動機,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總之,在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要重點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培養和拓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馬鼻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