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從問題開始。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求知欲望;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程度,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如今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開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這其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作用,因為教師是怎樣導的,學生就是怎樣學習的。而“導”很大程度上是靠設疑提問來實現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對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圍繞教學目標來提的
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從文本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緊扣教學目標和大綱要求精心設問、發問。凡是有悖于大綱或是游離于教材之外的問題,都不宜在課堂上多討論,因為單就某一堂語文課來說,教學目標是比較單一的,如果四面撒網,就會漫無邊際。
二、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提的
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按照教材知識結構的內在順序和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序進行,它需要教者站在高處,從整篇課文、整節課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化的提問,問題應該環環相扣,由表及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
因為課本中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都是作者深思熟慮的結晶,文章本身內容的安排順序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一步步推移,逐步讓人物或主題明晰化,教師設計問題,引導思考,也要遵循文本這一順序。遵循作者的思路,按文本內容的先后提問設疑,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比如在《口技》一文教學中,我曾在總結時提問:“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寫法?”當時學生卻面面相覷,顯然被這種問法難住了。我看到這一情況,迅速改變提問角度,依次提出如下問題:
1.課文哪幾節是寫口技表演內容的?(二至四節)
2.這幾節除寫口技表演內容外還寫了什么?(聽眾的反應)
3.那么,作者以寫什么為主呢?(口技表演內容)
4.寫聽眾的反應又是起到什么作用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到這時候,再回到原先的問題,學生紛紛搶答道:“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這樣就完成了預期的教學任務。
三、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提的
有效的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加入到問題的思考過程中來,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知識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鍛煉。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優差生,千萬不可變成優等生的獨角戲。如果一味的只顧優生而忽視差生,很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兩極分化現象。
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要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讓全體學生享有鍛煉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更何況現在實行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更是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所以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提的。
四、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有度的、多層次提問
語文課堂教學要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呢?我覺得關鍵是課堂提問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問題太深,學生啟而不發,百思不得其解,就會喪失尋求答案的信心,挫傷學習積極性。問題太簡單,學生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無法引起思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度,反而容易讓學生養成思維懶隋、不善動腦的壞習慣。所以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是有度的、多層次的提問。
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上教者應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尤其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注意循循善誘,化難為易,化大為小,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在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到中心問題,這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感覺文章內容龐雜,如果直接讓學生分析“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給“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難以做到。于是我就“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分別提出一些小問題讓學生思考,如①百草園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②你聽了美女蛇的故事后有什么感受?③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冬天雪后捕鳥情境的?④“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讀后對他有什么印象?⑤“我”問“怪哉”一蟲一事,先生為什么生氣?⑥寫三味書屋后面的小園有什么作用?⑦寫我畫畫的目的是什么?在認識以上問題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比較二者的不同,進而達到理解主題的目的。這樣的提問把統領全文的大問題分解,便于學生逐步認識學習,自然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課堂環境又是一個變數,隨時都在變化,課堂提問要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這還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根據教學實際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提問,因為高效的課堂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低效或無效的提問會是敗筆,而有效提問則能成就精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靖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