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入手,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指出當前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對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幾點策略,以便改進、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
關鍵詞:中學英語 英語教學 口語教學
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讓學生能利用所學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從人類學習語言的歷程中我們發現,口語在語言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現代英語教學要求教師用英語教英語,學生用英語學英語,師生在課堂上都說英語,這是我國英語教學的方向,也是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
雖說隨著教改的深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強調學以致用。但從傳統的語言知識技能的傳授向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轉變中,在一些相對較為薄弱的初級中學里,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首先,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因素。因為怕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實,怕語句不通順,怕語音、語調不準確,怕用詞不恰當,怕語法運用不好,別人笑話,不敢開口講話。
第二,沒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學生除了每周的幾節英語課外,再無機會接觸英語,就更不用說環境的熏陶了。
第三,無相當口語水平高的英語教師。當前有一定數量的鄉鎮中、小學英語教師自身口語水平不是很高,不能流利地講英語,這對學生的口語發展很是不利的。
第四,教學服務不到位,軟硬件不全,造成了班額過大,人數過多的現狀。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學生的口語訓練是不利的,由于人數太多,教師照顧不過來,學生沒有足夠的開口說話的機會,嚴重阻礙了口語水平的提高。
第五,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教育的評價機制也不利于口語的發展提高。家長認為靠高分就可以了。
第六,由于現在考試機制(絕大多數省、市小學、初中畢業乃至大學入學考試中,無口語測試),學生認為考試中英語口語所占比例不大,對自己的影響也不是很大,甚至沒有影響,認為“啞巴”英語也蠻不錯。
第七,現在對教師的考核制度,對升學率、及格率、優秀率等排比的厲害,導致教師也無精力去過分注重口語教學或不愿去進行口語教學,而擠出時間去抓三率了。
針對以上困擾制約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發展的現狀,我們試圖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首先,幫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培養興趣,使其大膽開口講話。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充分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只有當學生有迫切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活動中去;有了明確的求知欲,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動機。
第二,豐富課堂活動,使其多樣化,給學生多的機會去體會、參與、實踐。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生活來設置語言情景。使學生由從朗讀、背誦到模擬中角色表演,從模擬中角色表演到模仿中的自由會話,由簡單的自由會話(如值日報告、日常會話、講故事等)到符合語言習慣的表達(如復述、概括到描述),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
第三,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去感受,開辟第二課堂,讓學生去鍛煉。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學生提高口語的重要場所,丹麥語言學家杰斯帕森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外語。對外語的學習,我們不能只局限于英語課,而應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去,主動尋找或創造一個自然、輕松的語言環境,如在校園內創設英語學習氛圍,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持續的發展。練習者有了良好的環境,有了良好的動機、情緒,英語口語水平就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第四,要增加口語考試,提高口語能力。開設了口語考試,肯定提高家長、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這為語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五,多讓學生聽一些英文廣播、新聞之類的內容。聽力的培養不可忽視,聽與說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聽不明白就會給交流帶來很大的麻煩。
第五,加強教師口語水平的提高,用自身較高的專業素養去影響學生。英語教師一口標準、流利的口語能激起生活在漢語單一的語言環境中的學生對口語的渴望,對老師產生敬佩感,對其所教學科——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口語方面。
總之,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它需要我們把握住所有可利用的機會,采用各種可用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交際氛圍,養成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始終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最終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