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桌椅擺放形式多樣化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動態感,加強了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為多樣、積極的學習方式,確保教師能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課程的內容,靈活運用討論會、辯論賽、小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深受學生喜愛的各種語文小活動來開展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 桌椅擺放 師生討論 競賽 表演
教學環境作為影響課堂教學的主要背景因素,一般認為,教師只能利用環境,而幾乎無法改變環境。其實不然,教師不僅可以利用環境,還可以改造環境,使之更利于教學開展提高教學效果。桌椅布局作為教學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研究,桌椅擺放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課堂活動,決定了師生的具體活動,決定了活動空間的大小,限定活動內容和方式,并最終決定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
先來看下圖中幾種桌椅擺放形式:(符號T代表講桌,S代表課桌)
秧田形是常規教學的桌椅擺放形式,它固定了師生在教室的各自位置,便于教師迅速組織學生,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是這種“秧田式”的擺放,這種擺放方式適合于講解式課堂,適合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是一種被動的傾聽的角色,所以它存在著一些弊端。首先,單一的擺放形式呈現出相對靜態化的狀態,不符合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這種擺放形式無形中將課堂楚漢分界,把教師和學生劃成了兩個部分,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小范圍(前后或左右),這種缺乏交流的課堂沿襲的是舊有的注入式或填鴨式教學模式,與當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形勢不能接軌。
方陣形、對陣形、折扇形和馬蹄形這四種形式是近幾年我校教學改革活動中常用的幾種桌椅擺放形式。整體上,它們有幾個特點:
首先,不同形式的桌椅擺放形式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動態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自由地發表意見,自由地思考問題,符合現代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心理,能使學生產生較強的新鮮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幾種桌椅擺放形式構成的教學環境中,不僅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很容易的看見老師,學生們也相互看得見,而且誰舉手回答問題大家也看得見正面,這種方式即使是后排的學生們也可以清晰地看見老師和聽見老師講課,真正實現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投入學習。
其次,不同形式的桌椅擺放形式加強了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為多樣、積極的學習方式,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如教師按照學生在平時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性格、興趣愛好的不同進行組合搭配,讓學生進行合適、適時的分組學習,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通過交流積極鍛煉自己的語文表達能力。比如圖例中的方陣形所示的結構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可開展面對面的談話討論,學生之間交流十分方便。這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而且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
另外,不同形式的桌椅擺放形式確保教師能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課程的內容,靈活運用討論會、辯論賽、小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深受學生喜愛的各種語文小活動來開展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活動不同,所要求的空間布局就不同,換句話說,教師要進行特定活動,就需要有特定的空間來支持。結合圖例來看,對陣形所示的結構非常適合進行辯論會或小競賽活動,將辯論或比賽的兩方以這樣的結構排列,更能增強對壘氣氛,提高學生競爭意識,促進活動的有效開展。折扇形和馬蹄形所示的結構既可進行課本劇小表演,又可進行朗誦、演講等活動,另外,還可以進行由學生主講的教學小活動等。這些活動如果需要評委或較多成員,折扇形的結構更合適,馬蹄形的結構比較適合舉行大范圍的慶祝活動或大型的游戲活動,可以把桌椅集中起來騰出較大的空間供學生活動。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多樣化的桌椅擺放形式由于更新教學環境,較好地配合了各種小活動的開展,深受學生歡迎。
桌椅擺放的改變即教學環境的改變創設,需要教師更全面、精細地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的行為表現,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能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當然,探討課堂桌椅結構的多樣化,并不是決心要摒棄秧田式的舊有形式(常規的語文課堂還需要常用這種形式),而是希望能通過這些嘗試,給單一的桌椅擺放形式以靈活補充,使學生擁有更新的舞臺、更廣的天地,從而真正愛學語文,樂學語文,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作者單位:河南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