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的思想,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是現代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種內心的自覺活動,要使學生興趣盎然地、主動地、愉快地學習是教學追求的目標,重復多次地學習固然必要,但機械、被動、令人厭煩地將知識拼命灌輸給學生,永遠事與愿違。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課學習活動中去的準備,從心里愿意和老師及同學一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
在教學中,要保護學生內在的積極性,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在課堂上有真正的學習、思考的時間。在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讓他們真正地想透、學透,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同時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特別對于作業完成質量不好的學生一定要采取適度的方法,切不可不管不問,要耐心引導,盡心盡力引導學生真正地熱愛數學,使他們從學習中得到快樂。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數學有其學科特點:邏輯性、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學好數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度的想象力,刻苦鉆研精神,并把它和實踐相聯系。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所具有的思考性、知識的發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自學這種學習方法。自學是一種自主、探究、發散式的學習方法,它會使學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數學的真諦。陶行知先生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具有智育和德育的雙重職能,既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可增強學生學習毅力和學習品質,把學習的主動權、教學目標和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這既是教育改革的一個趨勢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是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增強學生的進取意識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不盡相同,因此,教師應當考慮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分層訓練和指導,盡可能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學組織形式實行全班教學,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層次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自主學習,得到發展,爭取進步。使各層次學生互相啟發,促進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善于學習。并隨著進取意識的增強,不斷地向上一個層次遞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生進取意識。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價值,主要通過課改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方式,它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方式。新課改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順邁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