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更重視豐富學生人文內涵,引導實踐創新,提高語文素養,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如目標意識淡薄,內容面面俱到,策略繁多,訓練意識不強,導致閱讀教學熱鬧卻缺乏實效。因此,探求創新實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就成為當代語文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有表面熱鬧的“滿堂問”,有眼花繚亂的多媒體,也有不少花架子,這些都是對課程標準的一種曲解。不得當的方法使教學陷入了一種單一、低效的狀態。尋求一系列實效的新意的語文教學方法,需要了解小學生的閱讀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一、小學生的閱讀現狀
經過對小學高段學生的調查,當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表現為:
1.閱讀興趣不夠濃厚;
2.閱讀目的不明確,閱讀范圍有限;
3.閱讀習慣培養不夠。
二、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目前,閱讀教學存在如下弊端,導致閱讀課支離破碎,實效不高。當前閱讀教學還是“聽師由命”的非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對文本的自主閱讀付之闕如,其學習更多靠的是學得而非習得。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針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和傳統閱讀教學的不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的實效性:
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
但是預習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預習要求提得具體,而且要做好對預習任務的檢查工作。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等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首先要確立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根據閱讀教學總目標的要求,我們應該主要關注兩個目標:一是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二是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
其次要為學生設計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對話”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構建學生為主的閱讀課教學模式
閱讀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學會的。因此,閱讀課教學應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讓他們自主閱讀、感悟、探究和交流,而不能搞“一言堂”,使得對課文的解讀只出現老師一個人的聲音。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達到感知文章,理解主題,滲透情感,積累語言,并加以適當運用,使其得以訓練學生能力,讓學生喜歡閱讀,喜歡學習,不斷提升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勇于表態,樂于探究,充分調動他們獲取知識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其素質的同時,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