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據著半壁江山。然而,作文教學的現狀卻令人擔憂。學生作文中材料老套、內容虛假、表述雜亂、主題干癟的現象屢見不鮮。老師教學中的理論化、程式化日益嚴重。這一切都導致學生想到寫作文頭疼,老師提到作文心煩的現狀。如何改變這一切,成了每個學生和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大家在研究如何寫作文的時候,忽略了對作文批改的重視。如果在作文批改上面做一些改革,對作文水平的提高應該會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那么如何改進作文批改呢?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傳統的批改評價方式。傳統教學中,我們往往是老師命題,學生寫作,老師批閱,然后再是老師命題,學生寫作,老師批閱。如此循環。在此之中,最缺失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著眼于效果,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作文評改的診斷、反饋教學功能,提倡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過程,及時交流,共同提高。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交流、合作才是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發展的有效方法。
一、師生交流:不憤不啟,只批不改
僅用符號標出文中錯誤或不妥之處,在作文備注欄提出修改建議,讓學生自己思考。這樣做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只關注作文分數的誤區中走出來,通過修改及與老師的交流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文不斷成功的樂趣。
二、生生交流:集思廣益,小組互評
1.同等水平評定法
將同等水平學生分成小組或結對子互相評定對方作文,包括文章內容、結構安排和表達的清晰度等均可討論,學寫評語。這樣幫助多個同學在原有水平上提高文章質量。
2.班級集體評定法
復印犯有典型性寫作錯誤的作文,或挑選有代表性的優、良、中各類作文數篇,然后針對各篇全班同學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共同升格原有作文,讓學生在討論中不斷碰撞,即可幫助其他同學,又能使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以使作文水平共同達到更高水平。
3.優秀推薦評定法
老師初步選出較優秀的作文。利用課上時間,讓作者朗讀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學共同欣賞分析其中可取之處。當然,對那些不甚明了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質詢。如:你的寫作目的是什么?這篇文章講了什么?你認為成功之處與敗筆表現在什么地方?內容、結構、文句等是否與主題相關?同學互評可以收集來自其他同學的必要信息,克服自己經驗不足的缺點,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自我評改,易于寫出質量較高的作文。
三、自我交流:兼收并蓄,邊讀邊改
自我評改要求學生以批判的態度看自己的作文,在教師及其他同學評價的基礎上注意分析成功與失敗之處,找出優缺點,盡力改進提高,教師給出作文評價的標準,然后要求他們自我評改。
1.教給學生自我評價標準:(1)立意:包括內容健康、觀點新穎、符合道德規范、符合題目要求。(2)選材:緊扣中心,力求有新意。(3)結構:思路清楚、層次分明。(4)語言表達:語句通順連貫、有條理(言之有序)。(5)亮點分:特別好的句子、開頭、結尾、修辭手法等。另書寫格式:書面整潔,書寫工整,題目、標點符號用法正確、規范。
2.將作文放置一段時間進行“冷處理”,再拿出來讓學生本人根據所定標準修改。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思想、知識、語言和技巧都有所提高,站在新的高度審視昔日之作,可以發現不少問題,對于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自信心都大有好處。
3.通過確立評價標準,師生交流,生生修改,學生自己重新作文。比較兩次作文的不同,這種方法極易使評價標準潛移默化地遷移于學生的自我寫作中,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具備責任心和自主性,避免盲目性。對于以后寫作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總之,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作文的后期評價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是下次作文的基礎,是作文提高的關鍵。若是只寫不批,或者只批不評學生自然是越寫越枯燥,越寫越沒興趣。通過寫作之后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自我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完成作文的修改,學生一定會越來越愛寫作文,作文越寫越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根思鄉老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