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則是培養此項能力的主陣地。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要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是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觀念陳舊
許多教師傳統教學觀念和態度沒有改變。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學生被要求老老實實地聽;教師上課時太依賴備課內容,只顧完成自己的授課內容,忽略學生的感受;學生常處于被動位置,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所學知識沒法鞏固;學生交流、訓練等活動少,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容易產生疲勞狀態和厭倦情緒。這樣不但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大大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二)教師的消極情感
由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會對學生的情感產生巨大影響。教師處于消極的情感狀態中,患職業倦怠,對工作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和教學熱情,毫無興趣而又不得不做,容易有煩躁之感;不好好掌握教材,處理課文缺少靈活性,在課堂教學中表情麻木冷漠,講授平淡無奇,以致造成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不專心聽,不愿回答問題,不愿參與教學活動,久而久之必定會使學生形成對英語學習的消極情感。
(三)學生沒有信心
由于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沒有時間思考、交流,所以他們學習死記硬背。學生的努力學習收不到應有的成效,學過的單詞念不準,新的單詞不會念;一些重點句型得不到操練,新的句型又出現。這樣,越學越吃力,越學越對英語沒信心,慢慢地就會在心理上產生害怕、厭惡甚至抵觸的情緒。
二、反復操練和交際,訓練鞏固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語言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交際。因此在異步教學過程中必須使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相聯系,使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以達到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在實施這個教學步驟中,必須注意循序漸進。其過程是,教師示范→學生準備(教師巡回指導,監聽、協調、幫助乃至參與學生活動)→師生交際→生生交際。
由此,像這樣的交際鞏固,為學生口語操練創造了寬松的環境和良好的空間。消除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了參與語言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十分有好處。
三、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
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成績、優點以及思維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時鼓勵。讓學生大膽地想象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節奏存在于每一節課自始至終的漸變中,體現出一種流動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綜合考慮和巧妙安排,使構成英語課堂教學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有序,融洽統一。這樣就構成了英語課堂整體節奏的和諧美,全面實施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作者單位:湖北省來鳳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