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初中數學教學的總結,根據初中數學知識的特點和初中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結合當前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 多元文化 信息
長期以來,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人們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各種文化信息的滲透。不善于從不同的維度發掘數學本身所特有的魅力,不注意用數學所具有的獨特內涵來感染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一些對數學深感抽象枯燥的學生,無法重拾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從下述幾個方面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一些有趣的改進。
一、把數學知識和數學語言文學化
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確實抽象,這也是數學的一大特色。但是,將數學知識與詩詞結合,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創造優美的教學情景。
對稱,是數學的一個重要術語,是指圖形等在運動變化中保持的一種不變形。它與文學中的“對仗”有相似之處。在講解對稱時,借助“對仗”來說明,可達到更好的效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的詩句,明月—清泉,松間—石上,照—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非常類似于數學上的對稱。
極限,也是數學中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一尺木椎,日截其半,萬世不竭”來說明。
坐標系,解析幾何的工具。唐初詩人陳之昂有詩云:“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內容涉及時間、空間及作者當時的情感,將三者綜合,可得到一個三維直角坐標系。若分別給出準確的參數,可得到作者在坐標系中的確切位置。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
其實,在我國的數學寶庫中,有許多以詩詞形式出現的數學題目。講相關內容時,如能將他們引入教學,可為課堂注入生機,令數學多一份親切,教學多一份趣味。略舉兩例:
1.遠望巍巍塔七層,紅光點點二倍增,
共燈三百八十一,請問頂層幾盞燈?
這是明代數學家吳敬偏著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中的一道題。
附:解 各層倍數和:1+2+4+8+16+32+64=127
頂層的盞數:381÷127=3(盞)
2.李白街上走,提壺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
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
這是一道民間算題(李白打酒)。題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著酒壺邊喝邊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將壺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單位,1斗=10升),這樣遇店見花各3次,把酒喝完。問壺中原來有酒多少斗?
附:解 設壺中原來有酒x斗。得
[(2x-1)×2-1]×2-1=0,解得x=7/8。
數學解題教學,特別是難題教學,若與王國維“三境界”結合,則另有一番風味。學生看到題目,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任何突破口,心情煩躁,但又必須耐心地分析題意,盡最大努力從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提取有關信息,好像進入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久而不得其解,亦如邁入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經過反復思考,終于找到方法(如解幾何題時,當添上所需輔助線,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情緒倍增),則達到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樣,師生不僅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解決了題目,還共同經歷了成大事者“立志”“執著”“成功”的過程。
初中數學具體地說,學生剛接觸題目,未弄清題意,不知如何求解,正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分析時,抓住問題本質,解決主要矛盾,好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想了許久,終于有了頭緒,但又不能使問題徹底解決,還要繼續思考,猶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經過反復思考,問題終于解決,心情舒暢,興奮不已,則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二、數學教學中對情感因素的重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自信心作為教育的一個目標,以此促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動力與能力。數學的發展歷史表明,許多輝煌成果的取得,往往來源于敏銳的數學直覺、驚人的想象力及追求數學美的思想。所有這些都表明:數學能力不僅包括對知識的掌握,更離不開豐富的情感因素。美國心理學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情感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當他受到情感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也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情感激勵后,所發揮的作用相當于激勵前的3~4倍。我們的數學“尖子”人才在科學研究中取得的創造性成果并不多,這一現象與數學教學中不注重數學的興趣、應用性是分不開的。這些缺陷,恰恰表現在學生缺少數學的直覺意識、想象能力、審美能力等情感因素。
通過上述對初中數學教育的初步思考,可以看到數學教育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和應該努力的方向,在尊重每一位教學主體的同時,進一步探索數學教學的科學規律,只有這樣,才有信心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出優秀的數學人才!
作者單位:畢節市對坡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