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放大語言的藝術魅力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語言要親切,用情感感染學生
在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教師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當然,表揚、激勵、鼓舞都必須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指責,那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看出學生的計算是錯誤的,但卻還是喜歡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祥的目光和學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學生回答問題時,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指責;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使他們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教學語言要精練,用時間提高效率
語言精煉,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少說廢話”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客。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我準備了許多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學生準備了相應的學具。上課了我讓孩子們首先從實物著手進行分類,隨后我讓孩子們找出與實物相同的學具,通過看一看完成了第一步。然后讓他們摸一模,問問他們有什么感覺和新的發現,接著進行小組的討論和匯報。最后,我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剛才所認識的立體圖形。下課前,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今天我們所學的圖形呢?孩子們像傾吐心中的快樂一樣,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自己家的物品,興致勃勃的孩子們最后擺著手中的學具,那種快樂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語言精練必須服從于教學規律,采用最優教學方法,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猜想、總結,教師的語言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可以了。
三、教學語言要生動,用通俗以便理解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又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于“朦朧期”,他們純真、活躍,表現出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簡明扼要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把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追求語言的生動、通俗,但不要出現粗俗的語言,而應該是文明、規范、高雅,蘊含著豐富知識乳汁的語言。
四、教學語言要幽默,用趣味激發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當然,不是所有引人發笑的都是幽默,教學語言的幽默應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學生在笑聲中領悟教師的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如果脫離教材的內容和實際需要,一味調笑逗樂,插科打諢,那只會給學生以粗俗輕薄、油嘴滑舌之感。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數學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也無止境,只要我們勤奮學習,積極探索,就一定能使數學教學語言更具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①濱海縣坎北小學 ②濱海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