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和時代性。如何教好這門課,尤其是怎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具有與時俱進精神的政治課教師所必須隨時思考和解決的課題。下面是筆者根據(jù)近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所作的粗淺總結,敬請各位教育同仁予以斧正。
一、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新高考強調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試題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滿足于課本知識的橫耕豎犁顯然是不夠的。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于對課本內容作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能力型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以啟迪學生思維。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是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我們應組織學生閱讀各類報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等,要求學生每天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等時事性較強的電視節(jié)目,并作好摘記;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全校評比。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自然就會大大提高。
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政治課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單一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開發(fā),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的素質的提高。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靈活”教學方法的運用必然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靈活”,即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就是要盡量多地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圖表法、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上課時,我們讓學生既動眼、又動手;既動腦、又動口,充分發(fā)揮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作用。
三、突破試題答案的單一性,探索開放型試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開放型試題一般以某個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在答題要求和答題設計上增加多樣性和靈活性,以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1.我們在教學中要樹立“一種意識”,即促進教學開放的意識,從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徑、讓學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轉變?yōu)橐髮W生積極質疑,大膽想象,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
2.我們在教學中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關注問題的結論,又注重解決問題的途徑和過程;二是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網絡,從而把握學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通過情境模擬、現(xiàn)實模擬等方法,構筑學生的綜合思維模型,樹立多學科、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式。
3.在課堂教學的實踐操作上,可以采用“三類思路”:一是拋出“二難推理”,即引入辯論賽的做法,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質疑,學會分析論證、歸納演繹,做到自圓其說。二是“主體嘗試探究”,引入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師生一起搜集、編寫、分析案例,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究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案、多種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熱點課”,講清熱點的內涵、形成、發(fā)展、知識聯(lián)系和學科內、學科間分析的角度。
開放型試題要求政治教師進行開放型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是說,要鼓勵和指導學生敢于標新立異,對學生獨樹一幟、獨創(chuàng)一說的想法和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支持。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