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程體現了新課標的全新思路和理念
1.定位準確
新教材的定位著眼于新世紀人才素質的需求,體現鮮明的時代特色,重視教材的整體性,綜合發揮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重視學生地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重視高中數學在培養學生的認識論、方法論、世界觀、自然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認識數學的應用性、工具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與發展學生的身心并進;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和創新意識并重;使學生認識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視理性和精神。
2.理念全新
①打好不同的基礎,讓不同的學生各獲最佳的發展。在設計必修課以滿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時,充分關注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需求而設計了選修課。②新教材在強調師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間的信息交流,讓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相互取長補短,培養合作精神。③改革封閉式教學,提倡開放式教學。
二、新課程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原有的高中數學《大綱》與教材(人教版)是比較成熟的,也是教師熟悉和用習慣了的。新教材與原教材相比,在一些“新”的方面由于教師的認識不足尚未能體會到其好的一面,再加上新教材對教師有較高的期望,因此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三、新課程中的兩個突出問題
1.教材內容與習題的搭配有不合理之處
課程標準認為:“必修課程是所有學生都要學習的內容,是整個數學課程的核心和基礎”。高中數學新教材中,將傳統的數學學習內容進行了充實、調整、更新和重組,注重基礎性、層次性和發展性,課后習題的難度作了適當的控制,以保證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教材中還存在著內容與習題搭配不合理的地方,原有教材的某些優點被削弱。例如:新課程中知識內容的編寫改變了以往舊教材中的順序,這樣使得部分知識內容脫節,如直線與方程這一章中,已知兩點的坐標求斜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用到了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而這些公式還沒有學習,這樣在數學中出現了知識脫節現象。
2.應用問題的設置過難
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講清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和應用價值,開展“數學建模”的學習活動,設立一些反映數學應用的專題課程,即把數學應用教學當作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新教材中,與生活聯系的應用問題的情景設置要在課堂落實,真刀真槍干的時候感覺“較難”。
四、解決問題與面臨挑戰的對策與方法
一年多的實驗,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困惑主要來自于課堂教學中的矛盾,有人已對此作了概括:講得完與講不完;舍不去與舍得去;練不了與練得好;新教材與舊教材;教結果與教過程。我們建議,走中間道路:新的要有,好的要留。
數學的理解,需要直觀的觀察,視覺的感知,特別是幾何圖形的性質,復雜的計算過程,函數的動態變化過程,幾何直觀背景等,若能利用信息技術來直觀呈現,使其可視化,將會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現在有不少教師走入了使用電腦媒體的誤區,簡單算式和解題過程甚至整節課的教學流程都由電腦控制,黑板上很少有粉筆字,結果反而被電腦牽著鼻子走,教師應有的解析過程,學生應有的思維過程都沒有了,這樣反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益,不利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不利于教學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呈現。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每位一線教師都應積極投入到新課改的實驗與研究中,在實驗中不斷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新課改不斷完善,達到預期的目標。相信我們高中教師的群體素質,愿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師抓緊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愿我們的高中數學教材不斷完善,愿我們的高中新課程在實驗中破冰前進。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16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