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擔負著教育教學的責任,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是聯系各科教師的紐帶,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更是維系全班幾十個孩子的中心紐帶和學校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關鍵。
在新時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規的教育方針處理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各種復雜的關系,還要針對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和遇到的新問題,采用新的教育方法。
一、捐款育情
愛能激發青少年的憐憫心、責任感,愛是高尚的情操,愛是美好心靈的重要因素,愛是克服困難奮勇前行的巨大動力。圍繞培養愛心這個中心,帶任何一屆班級我都要演出重點戲,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今年我們余江一中愛心救助患病教師潘光輝的事。
35歲的潘光輝老師平時少言寡語,但對事業卻有火一樣的熱情。工作起來盡職盡責,被全校師生稱為“最勤奮的老師”。堅持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剛滿5歲的女兒常常叫道“爸爸呢”“為什么總不見爸爸呀”“爸爸為什么不給我買玩具呀”等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輔導學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三尺講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教師,患上了患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胃惡性間質瘤”這一重病,需要巨額的醫療費用,生命才能得以延續。按他自己說,去年10月份以來,就發現自己異常,常常拉黑便,但都以為只是一般的小病,買點藥就能挺過去,直到今年2月份累倒在學校里。
我向學生介紹了潘光輝老師的事跡,班上團支部立即組織了募捐活動。在《愛的奉獻》的動情歌聲中,大家相繼走向特別制作的捐款箱,鄭重地捐出了零花錢,有的竟把買衣服的錢都毫不吝惜地捐了出來。胡凱露同學一人就捐出200元,全班一舉捐出3120元。這個奉獻愛心的活動很有深意,取得了成功。我不是著眼于錢字上,而是著眼于培養愛心上;我不僅激發同學們捐錢,而且還激發學生的優秀品質,將給予和吸收結合在一起。愛是永恒的主題,樂于奉獻愛心應該成為青少年的優秀品質,讓我們精心塑造青少年的美好心靈。
二、日記、周記
我當班主任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我認為集體主義觀念強的班級富有集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這樣的結果,學生心情舒暢,班級朝氣蓬勃、步調一致、奮發向上;而松散的歪風邪氣盛行的班級必會成為某些學生違反紀律的溫床。我在培養集體主義觀念方面積累了不少方法,而建立《班級日記》是拿手的保留項目。——《班級日記》是每天由班上的一名學生寫一篇日記。在《班級日記》上,學生會記下關心班集體的好人好事、學習方法等等。比如期末考試后,各年級老師在我班教室閱卷,因為天氣炎熱,年級組買了西瓜給老師降暑,由于閱卷任務繁重,老師沒有來得及打掃衛生,第二天,我班學生回校了,到了班上看到教室一片狼藉,都想溜走,只有李欣瑤這位瘦小的同學一聲不吭地將教室打掃干凈。很多同學看了這個日記都感到羞愧,從此班上的衛生每月都奪紅旗。
《班級日記》記下了班級前進的足跡,這是筆寶貴的財富。為了加強集體主義觀念教育,我在每本《班級日志》的扉頁上都要題寫富有哲理、啟迪心靈、激發聯想的句子。
在一本《班級日志》上,我滿懷深情地寫道:“你是一朵小花,清香四溢//你是一顆新星,熠熠閃光//你是一只蜜蜂,釀造甜蜜//你是一株白楊,茁壯成長//愿你為我們的集體發熱發光,貢獻力量//青春就在這里延長。”
《班級日志》使同學們收到互相激勵、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效果。
周記:要求每位同學每周寫一篇周記交給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情況,記錄學生各方面的動態,周記也是師生間交流的平臺,每周都會認真批閱,會寫一些激勵的話語。
作者單位:江西省余江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