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對小學生來說,行為習慣正在形成,可塑性大,可變性強。正確引導就會成為棟梁之材,相反就會帶來不良后果。在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就對此談一些看法:
一、轉變師生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首先要教師轉變傳統的師生觀,教師由原來的處中心地位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適當地參與教學過程,給學生恰當的指導,給學生創造條件,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興趣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石
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從興趣出發。針對這種情況,我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很有興趣,所以我們要利用這一特點,培養他們主動去學習的習慣。例如我上《繪上繽紛的色彩》這課時,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沒有顏色的圖畫,然后提出問題:“同學們愿意幫我涂上顏色嗎?”同學們齊聲回答:“愿意!”。隨后他們就主動地去學習各種工具的使用、顏色的填充,通過活動,充分地調動了同學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在上某些課時,還可以寓教于樂,例如在上《鍵盤指法》時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戲,看誰打字速度快。由于他們剛接觸鍵盤,對指法不熟悉。這時就會有同學提出如何才能打得又對又快,我適時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的指法就熟練了。
三、激發主動學習欲望,指導主動探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現行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所以就有這樣的現象:某些教師在上信息技術課時“照本宣科”,學生機械地完成某些操作,這樣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布置一些實際的操作任務,學生帶著任務,通過動手操作進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務。這樣學生不僅真正掌握了知識,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我們要始終貫徹信息素質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主動去獲取、處理、分析和利用信息,從而不斷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單位: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