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音樂學科的綠色課堂,從而真正把音樂課上到學生心里去,談談我自己粗淺的看法,以與大家共勉。
一、樹立“教育的生命意識”是構建綠色音樂課堂的核心理念
“人”,是最主要的。教育,應該關注人,應該真正把“人”作為一個關注的核心。“以人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關愛人,關愛人的生存環境。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中,人的生活意義、生命價值,人的生動、主動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葉瀾教授認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該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作為現代意義上的人和未來的創新主體,學生不僅僅要優化包括認知能力在內的智力要素,更要發展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的新人文本質,這就要求教師要從生命的高度出發,牢固樹立教育的生命意識,在課程的每一個環節中都體現出以生為本,“全人”發展的課程理念。或許是因為音樂學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平時,孩子們往往把音樂教師看得比較特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就更應該“利用”好這與生俱來的“條件”,學會格外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學會時刻激勵學生,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把課堂作為師生互相關注、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舞臺。我們常說,要把孩子們當作是自己的孩子,這要求教師們不僅僅在生活上、學習上關注孩子們,更重要是從心理的角度和高度關注孩子們,課堂教學中順應孩子的年齡與心理特征,孩子們能始終處于被重視、被激勵的氣氛中,更能讓孩子們煥發生命的活力。
二、做會思考的“智慧型”音樂教師是構建綠色音樂課堂的前提條件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課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里嚴格的學習常規,如孩子們聆聽音樂時必須做到靜聽;唱歌時不應該大聲喊叫;為歌(樂)曲伴奏時必須和著節拍;與人合作表演時應該有較好的合作意識等等。諸多的音樂教學常規慢慢引領著孩子們向音樂的殿堂邁進。而我們音樂追求的音樂性,也是在這些嚴格的、科學的音樂學習常規中才能進一步凸顯出來。在新課程理念之下,我們不再崇尚傳統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時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亂”的所謂的“新”課堂模式,我們所要追求是“參與、互動、共鳴”的課堂,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新型課堂。由此可見,新課堂內,培養學生建立相應的科學的、良好的學習常規首當其沖成了教學最基本的要件。在這種形式下,我們提出了本課題。
三、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是構建綠色課堂的重要所在
1.思想認識:課改中我們似乎更多在關注課堂音樂教學改革,其實這只是音樂教育的一部分,需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學習方式改變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學習常規的強化和改革。
2.創導、優化嶄新的學習常規:轉變“唯師是從”的專制型課堂教學及其培養出來的求“靜”、求“齊”、求“嚴肅”的音樂學習常規觀念,提倡營造民主的、愉悅的、激勵的、競爭的教學氛圍,更新音樂常規觀念,把好常規尺度,落實常規改革,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總之,構建綠色音樂課堂,把音樂課上到孩子們的心里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心胸寬廣、樂觀向上的“美的氣質”;需要教師具有自尊、自信、自持的“美的精神”;需要教師具有一種關心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美的情懷”;需要教師具有一種求實致遠、質樸高雅的“美的品位”,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美的人格”。愿音樂教師隊伍中的你我都能真正與學生一道走進綠色音樂課堂,真正享受音樂教學的快樂與幸福!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