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使用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閱讀篇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各類考試中,閱讀部分的內容也是分值非常高的,而且有日趨加強的勢頭。而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就來自平時對課文中閱讀文章的分析。學生能從平時的文章閱讀教讀中學會分析的方法,從而提高語文的總體水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有多種渠道。
語文教學情境分為直觀情境、問題情境、想象情境等。現對這幾點情境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直觀情境
直觀情境即教師通過創造性勞動,創設直觀情境,把教學內容變為具體、可感的東西,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提高教學效率。
“直觀情境”可以用“物象直觀”。就是運用實際事物的模擬形象來進行,包括圖片、圖表、模型等。
“直觀情境”在教學中也可用“語言直觀”“語言直觀”就是教師運用語言的聲調、節奏、情感等多種因素,繪聲繪色,勾畫、描繪課文情境,啟迪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加對課文感知和理解。
二、問題情境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答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智力背景。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定的解答條件,或作知識鋪墊,或啟發學生根據已知去開拓未知,或進行示范講解,教師“舉一”,令學生“反三”,指導學生向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開掘,實現學習遷移。
2.設置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有興趣的內容他才會去思考、去理解。
三、想象情境
想象是人類最杰出的本領。如果沒有想象人類哪有今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創設想象情境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葉圣陶先生以這兩句詩為例,“要領會這兩句詩,得睜開眼睛來看,看到的只是10個文字呀。不錯,我該說得清楚一點:在想象中睜開眼睛來看這10個文字所構成的一幅圖畫。”四樣景物: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炊煙孤零零地筆直上升,沒有一絲風,當然也沒有風聲。曠遠的沙漠,給人以荒涼靜寂的境界。在“長河”的背后,圓圓的一輪“落日”不聲不響地下沉,同樣傳達出曠遠荒涼的印象。只有“驅遣”我們的想象,學習才會有收獲。
以上是就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教育的一些淺論,這個觀點,許多大家已有所論述,本人只是就初中教材內容結合觀點展開一些自己的淺薄看法。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