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潛能的開發,充分發揮教材優勢,給學生無限的空間,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創新的欲望,使語文學科成為創新人才培育的重要陣地。所以要讓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恒于創新。
一、轉換教師角色,適應創新教育需要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只有更新觀念,主動轉換角色,成為學生的朋友、導師,與學生促膝傾談,誘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去發現、去領悟,給予積極評價,并著力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語文教學要在課堂上發揮優勢,發揮學生的創造個性,使他們有創造的動機和熱情,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說,敢做,勇于探索,不迷信書本,不盲從教師,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特別是不同于教師和教材的見解,改變學生總是跟著教師和教材轉,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勢,發展求異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感想、感說、感做,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創新教育土壤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入學習的起點,也是閃現創造火花的開端。一種新的認識或創造發明,都跟疑問緊密相關,不善于質疑求異的人,在學習、工作中不會有創新的精神和創新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關鍵在于教學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使他們產生質疑的濃厚興趣,打開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認識沖突。例如《晏子使楚》一課,晏子出使楚國,連續碰到三大難題,但他運用自己的創造性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創造性爭辯,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把學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發思考,引導爭論。開課后,這位教師問一位學生:“你因為個子不高,而引來過什么麻煩嗎”“沒有!”學生答。老師話鋒一轉,說:“曾經有個人,就因為個子矮,惹來了麻煩。”接著教師簡述了晏子使楚的緣由。然后提問“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辦呢?”這樣,把學生放在晏子所處的環境,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回答難題。這樣就大大刺激了深讀課文的興趣,在深讀過程中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再用自己的語言把語文含義表達出來。顯然,這樣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是極具訓練效果的。
三、開展課堂討論,擇取創新思維方法
把討論納入課堂教學,允許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爭辯,鼓勵學生敢于向舊習俗和傳統觀念挑戰,鼓勵他們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發人之所以未發,言人之所以未言”,他們可以前后左右相互交流,可以大聲發表評論和意見,討論同學或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只充當一個“導演”,一個總設計師和顧問,在課堂上“因勢導思”,或自由討論、各抒己見;或集體討論,集思廣益;或學生提問,教師解難;或老師激思、學生答疑;或師生切磋,求同存異;或老師小結,切中要害,著眼群體智慧,廣思集成,以引起新的創意。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課堂教學作為一門藝術,引導學生思維的方法較多,采用什么方法好,要根據課文和學生情況而定,但開展課堂討論不失為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一種好方法。
如在教《祝福》時,可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祥林嫂的死應該誰負責?”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婆婆把她賣入深山,使她心上又添了傷疤。”有的說:“大伯來收屋,她無路可走,只得又回魯鎮。”有的說:“柳媽的地獄說使她走向了死亡。”有的說:“作品中我的靈魂說加速了她走向死亡。”這時,教師引導:“魯四老爺呢?”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終于找到了祥林嫂死亡的罪魁禍首。
諸如此類,教師在講授課文時,應適時設計些有爭論性、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討論,激發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探究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使學生的鮮明個性和創新精神得以持續發展。
四、積極熱情評估,鞏固創新思維成果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個創造”“你有獨立見解”“老師還沒有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這一聲聲的贊揚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要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并給學生以充分的實踐機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嘗試、積極探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創造力,培養具有現代精神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
作者單位:博野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