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很多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單調作文訓練中,形成了一個“沒興趣——不想寫——寫不好”的惡性循環。我想,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去發現生活、感受生活,在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用手中的筆去描繪生活。
一、培養興趣,調動積極性
興趣是作文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只要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理當充分地挖掘利用興趣這一巨大動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了興趣作為鋪墊,加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敞開思緒,互相溝通,取長補短,信任學生,鼓勵學生,使他們增強寫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寫作的心境處于最佳狀態;學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會是一無是處。要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作文的成功點、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對于學生來說,點滴的成功,會使他們立即興奮,激起喜悅之情,更會快馬揚鞭,迅速追上。這樣就能調動大多數學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寫作積極性。
二、作文選材要適宜
作文內容的源頭在于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朗讀和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寫作的樂趣。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一種活動。作文是思想內容和書面表達形式的統一,是道德、智力、技能諸方面的綜合鍛煉和綜合反映,是富于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而一切創造性活動都離不開想象。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心理特征,要求他們進行推測想象。想象力是人類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習文中作者的寫作方法,積極開動大腦,擴展大腦的想象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極力挖掘學生的想象潛力。
四、材料的積累運用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注意積累學過的好詞佳句,并教會他們如何用、用在什么地方,還應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教育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錄下來,像背書似的牢記在腦海里,隨時積累寫作素材。
作者單位:饒陽縣大官亭鎮孟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