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決定的作用。正確認識新形勢下的師生關系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保證。
關鍵詞:情感 尊重 主體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既要愛護關心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又要善于引導、啟發學生,做到教師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成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一、加強情感交流與溝通
體育課教學中倡導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心理相融有益于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感情,舒暢融洽的教學環境和理性的教師權威,能夠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和提高。教師在教學上傾注情感會使學生形成一種接納教師指導和服從教育的心理傾向,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育人作用。
二、提高自身修養尊重學生人格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尊重學生獨立人格的基礎上的,主要依靠正面教育去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尊重學生就意味著要真正把學生當人看,我們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學生犯錯,盡量私下處理,下了課找個機會如好朋友一樣找他談心教導,讓他有發言的機會,講出他犯錯的原因,冷靜下來審視自己,這樣才直達他的內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許多學生都會感激老師給他的這點面子、這點尊重,也是知道自己做錯了,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進。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是在學生自尊和自我肯定的過程中逐步產生而完成的。教師對學生學業的良好評價,是造就學生自信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完成一次練習后,會本能地看一下老師,希望得到評價。教師及時地給學生一個微笑和一聲“很好”,一個點頭或一個肯定的手勢,都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其體驗到體育的快樂。另一方面,在學生完成動作不理想時教師親切和耐心的指導,會使學生備受鼓舞,信心大增。學生會從教師的鼓舞和期待中體驗到人格上得到尊重和增進師生的親切感。教師只要在認識上正確,方法態度和情感上注意,就能對培養學生的人格有所幫助。
三、積極引導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與學的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組織支撐跳躍教學內容時,因頂肩推手是最難掌握技術,且學生容易產生跳不過去會摔倒的害怕心理,所以教學時我就先安排一個支撐過人背練習游戲。即一學生身體前屈,雙手撐在膝蓋上,練習者從此學生背上跳過去。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推手的早晚、力量對騰空動作的影響。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觀察指導,及時指出錯誤所在。當學生對動作有信心,害怕心理逐步消除時,再到跳箱上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保護和鼓勵,引導學生觀察別人完成動作的成功與不足引起學生間的相互對比。有助于完成動作效果的提高。
如何正確認識處理體育課中師生關系。不是單純“以學生為中心”,不是把學生當做“上帝”,不是把學生的“主觀性”誤當成“主體性”,更不能削弱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且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讓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領悟自己做人的尊嚴,并由低層次的快樂體驗逐步向那種經過自己努力后獲得成功的高層次快樂感升華,而成功后的快樂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這是學生今后用于面對挑戰和競爭必備的堅毅品質,也是塑造學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儀征市青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