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四種基本學習能力,其中“學會求知”即學會學習。英語學科教學應把重點放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英語上,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擬就從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習慣培養做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自主學習 習慣培養
新課程倡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將會終身受益;一種壞習慣的養成,將會終身受害。有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教給他知識和方法更重要。而新課程反復強調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要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自主學習,必須養成如下幾種基本的學習習慣和意識。
一、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興趣有直接或間接之分。直接興趣指向過程本身,間接興趣指向過程結果。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情況就大相徑庭了。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學習,學習的效率必定是事倍功半。
1.理論上;隨著改革開放,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交流工具,尤其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
2.實踐上;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實物、圖片、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情景“導演”課堂活動,活躍氣氛,培養、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情感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課堂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1.遵守課堂常規的習慣。課前做好準備,擺好學習用具,上課積極大膽地回答問題,遵守課堂紀律,不搞小動作,不干擾他人學習。
2.科學學習的習慣。要養成“三先三后”習慣,即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先獨立思考后請教別人。同時還要養成不懂就問,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3.專心聽講的習慣。學習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課堂上聽課效率的高低,因此上課一定要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逐步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4.在work alone, pair work 和group work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促使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養成愛動腦筋的習慣。如6AUnit 1 Public signs A部分是一段較長的語篇。課文中談論的三個公共標志的對話是本課的重點,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1)How many signs do they see?
(2)What are they?
(3)Where are these signs?
(4)What do they mean?
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最后給出了答案:
A.danger——on the wall——You must stay away from the building.
B.keep off the grass——on the grass ——We shouldn’t walk on the grass.
C.be quiet——on the birds’cage—— We shouldn’t make noise.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思考就是動腦筋,只有勤動腦,多思考問題,才能發展思維,真正理解和領會知識,才能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敢于質疑問難,積極思考,并敢于發表不同的意(下轉第195頁)(上接第194頁)見或見解。
三、培養課后自主學習的能力
1.課后復習和拓展性自學是課后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通過復習和自學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擴充知識面,提高學習能力。
2.課后復習是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重要一環,是課堂學習后續階段,對所學知識及時復習,不僅是鞏固舊知識的必需,而且是獲得新知識的前提,新舊知識相結合,互相銜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新知識。
3.學會“放電影”回憶當天所學內容習慣。用短時間在課后自行回憶或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把當天課堂所學知識回憶一遍。
4.要用科學方法背誦詞匯,為增加語感而朗讀對話、課文,做到潛移默化,熟能生巧。
總之,對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叢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江蘇油田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