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學習一切理工科課程的基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中也就必須針對這些特殊性,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從而達到了教學互長的目的。
一、做好學生學習角色轉變的引導
小學的數學學習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是在老師的安排下,學生進行簡單邏輯思維訓練的一種過程。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課堂上基本還是由老師牽引著。而進入初中之后,數學的學習將逐步由學生變為學習的主導,老師成為學生的輔助部分而存在。這樣,學生就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因為他們還是習慣于聽老師講解。因此,針對這個弊端,新的教學改革中就特別注意了這方面的探討與改革。新一代的教師要提倡和鼓勵學生做學習是主人,而不是以前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了。由學生通過自主練習去掌握這個結論的應用,最后由學生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方法。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逐步適應了初中的自主學習、自我創造的新型的教與學的模式,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實現了角色的轉變。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候我們常常聽到學生這樣說道:“唉,我也花了不少精力,我的成績怎么老是沒什么起色呢!難道我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人和人本無太大的差別,關鍵是看你怎樣去努力。現代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的成功,20%依賴于智力因素,其余80%都依賴于非智力因素,其中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后天的努力。當然這里的努力并不是剛剛那位同學所抱怨的那種,花了時間,可效果不大。這個努力是指有效努力,而不是說我這一小時坐在那兒就行了,要做有效學習。這時候就要求我們教師給學生一些指引了。
就以課前預習為例,老師經常會和學生說:“同學們,明天我們講《平行線的判定》,請大家晚上回家預習一下。”這往往就是我們以前所理解的課前預習。其實不然,學生畢竟是學習者,對未學知識并無太多的針對性,他們只能機械地看一遍,對第二天的學習并無太大的幫助。因此,我們老師就必須參加進來,以學生的角度去預習這一節,親身體驗,你會發現學生覺得難的是如何找內錯角或同位角來證明平行。這樣我們就可以先出幾道關于已知平行線找同位角、內錯角的小練習,加以指導。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就會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這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能自己形成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了。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習起來就有了熱情,有了靈氣。然而,要使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能主動地參與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數學這門學科而言,本身比較枯燥、抽象,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就更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1.我認為我們老師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課堂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場所,要給予學生參與的時間和權利,營造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力。
2.我們要創設情景,巧妙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楊振宇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路時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一個人能否在所研究的問題上取得成就,取決于他是否對所研究的問題有興趣。生物家達爾文、數學家華羅庾是這樣,阿波萊頓發現電離層也是這樣,總裁比爾·蓋茨成功軌跡的起點是他永恒的興趣,對電腦網絡的癡迷。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也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用妙趣橫生的數學問題來吸引學生去思考、探索、創造。這樣,學生們學起來才不至于累,才會學得更有信心。
3.老師在教學中,還要力求打破常規,注意培養學生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發現的快樂。
四、適當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作為數學老師,我們都知道,數學相對于文科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它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模式。對學生來說,他們本身不是太愿意學習的。所以我們更要創設一定的外界條件來吸引他們。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化手段的普及,我們在教學中也可適當采取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運用幻燈片、Flash等工具制作動畫效果圖、三維立體圖等,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所學知識點。
綜上所述,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就必須積極加入當前的教學新課程改革,它在全國各地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作為這個改革中的一份子,我更要從自身做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思考,多積累,與其他老師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初中數學的教學發展浪潮!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