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而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以至我們的許多學生能夠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束手無策。新課程要求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進而形成化學科學素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重要途徑。如:FeCl3(黃色)+3KSCN(無色)=Fe(SCN)3(紅色)+3KCl(無色),通過增大此平衡體系中Fe3+或SCN-的濃度,使得平衡體系紅色加深。
1.展示FeCl3和KSCN的固體和溶液,觀察顏色,把0.01mol·L-1FeCl3溶液和0.03 mol·L-1KSCN溶液等體積混合,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寫出化學方程式:FeCl3+3KSCN=Fe(SCN)3+3KCl,解釋顏色變化的原因,即FeCl3(黃色)、KSCN(無色)、Fe(SCN)3(紅色)、3KCl(無色)。
2.請學生根據提供的試劑和儀器,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判斷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把第1步所得的平衡混合物分成三份,在試管上標為①②③,③作為顏色變化的對比溶液。
3.往①中加入少量FeCl3固體,往②中加入少量KSCN固體,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紅色變深)。
事實上,顏色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對我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來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勇于質疑和勤于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注重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科學品質
在教學程中,教師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帶著問題去教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在不斷的解決問題中來積累知識和體驗進步的喜悅。例如,三氯化鐵溶液的水解及應用中,關于如何抑制FeCl3水解的問題
加熱FeCl3溶液能得到無水FeCl3固體嗎?如何得到無水FeCl3固體?
通過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來探究獲取新知識,在創建新的實驗情景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科學品質。
三、重視化學與社會的聯系,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方法
學以致用是我們新課改的目的之一,要學生所學的內容能運用到社會生活中,首先要聯系實際進行講授。例如,實驗中手不慎被玻璃劃破,FeCl3溶液為何能夠應急止血?血液是一種膠體,其中血液膠體微粒帶負電荷,遇到FeCl3溶液[溶液中含有帶正電荷的Fe(OH)3膠粒]將其電荷中和掉,使血液膠體發生聚沉,從而起到止血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學生可以全面掌握有關Fe3+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思考問題多元化的能力,建構起健全的知識網絡,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作者單位:貴州省思南縣許家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