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這表明,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之比值越大,教學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學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學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的比值。
一、人格是關鍵
人格即指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質的體現(xiàn)。馮友蘭先生曾說:“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如果一個教師在邪惡面前不怯懦、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正直善良,同情弱者,關心上進者;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永遠保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永遠想著帶給學生新鮮圣潔的思想。我們稱之為“人格效應”。有了“人格效應”,教學效率肯定會提高。
二、思想是基礎
語文屬于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是反映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的科學,它“除了能給人以知識、能力和智力外,還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養(yǎng)性格、意志和審美觀念等功能”。同時,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工具性、思想性、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這些性質與特征,便“決定了語文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不僅有知識、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標,而且還有認識、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標。”這就是說,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而且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師的思想魅力來自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也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經常學習哲學,關心時事,思想敏銳,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具有深邃的哲理。
三、技藝是外化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一個業(yè)務水平很高的教師是非常受學生的歡迎的,甚至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這種崇拜可以變成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
語文教師必然具有較強的朗讀能力,無論什么文體,語文教師讀起來,應是字正腔圓,優(yōu)美動聽。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背功。語文教師的厚積,應包括背誦大量的文章。背誦課文令學生頭疼,如果老師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離口,學生除了佩服老師的文學功底外,主動背誦,欲與老師比高低,語文教師必須能寫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筆字。字要寫得端莊大方,筆順要正確,你要求學生有一個眉清目秀的作文書面,可自己的板書龍飛鳳舞,雜亂無章,你哪里還有說服力呢?
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課的綜合性最強,內容覆蓋面廣,所以語文教師應成為一個“雜”家。從國際國內重大新聞到科技最新成就,從流行歌曲到流行服裝,都與語文教學息息相關。只有更多地引入時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課文中蘊含的藝術生命力。
作者單位:饒陽縣大官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