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在不斷的改進過程中,始終抓住古代經典的文化積淀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不少的教師們主張中可以看出都側重于能力發展的培養,但對知識的積累(即背誦)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力,導致現在的學生對成語和典故茫然無知,常常寫錯別字都渾然不知。這些都需要引起老師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在這里,就我的一點點經驗和大家一起探討。
背誦不能只是朗誦,還要能記住文章的內容,可是很多要背誦的文章大多是古代或是和我們現在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對學生來說要背誦起來是有困難的,因此,有許多學生就生吞活剝地把文章死記硬背下來。久而久之,對學生而言背誦就成了一件巨大的包袱。其實文章的理解是在背誦之前就應該要了解的。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朗誦的才能更精彩。有些文章精彩優美的語言或精彩的寫作手法,即使是不要求背誦的,他們也能夠自覺地加以記憶和運用。在背誦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點撥和幫助,使學生在逐漸熟練的誦讀中去體會、領悟和深化,最終實現背誦。
古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是很值得我們細細研究的。我認為背誦,不僅要能背出,更要能夠誦出其中的感情和思想。要想能夠做到最好,途徑就是要教師有意識地增加出聲背誦的時間和次數,而且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朗誦的技巧。
從記憶的規律來說,所背誦的總是不可避免的要遺忘的。關鍵是怎么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人的遺忘速度是和重復的次數成反比的,就是說,要想記憶的時間長,那么就必須重復的次數多。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想些方法來幫助、指導和督促他們。
讓學生反復的背誦是必須的,但同時,默寫也必需與之相結合。背誦可以調動學生的聽、說的能力,默寫則不僅是培養寫的能力,還能考查學生理解的正確與否。
加強背誦的同時,也要注重與相關知識的遷移和聯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實踐和經驗告訴我,這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背誦文章時,有意識地將這篇文章與以前學過的文章相聯系,哪怕只是一些字詞的用法。開始只是教師的主動串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后來,每當我提到一篇文章,一句詩,就會有同學主動地把它和其他課文相聯系,說得頭頭是道。而且形成一種競爭和比賽,背誦也就不再是孤立的單篇文章的簡單記憶了,既增強了學生背誦的興趣,也真正為他們的閱讀和鑒賞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當然,背誦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它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為學生的文學積累、語言表達和理解鑒賞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