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就能設計出優秀的課堂教案,切切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拋物線”的定義和方程是很抽象的,如果在教學中設計得當,利用多種方法優勢,取長補短,盡可能使數學課堂生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拋物線 課堂設計
數學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這是由于數學自身的特點——內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論體系和推理方法具有邏輯嚴謹性,應用具有極端廣泛性決定的。我國數論大師、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王元長先生曾指出:“提起數學不少人仍覺得頭痛,難以入門,甚至望而生畏,我認為要克服這個鴻溝還是有可能的”。這個方法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對數學有興趣,學生才會愿意去學習數學,喜歡數學。怎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成為許多優秀教師研究的對象。而計算機進入課堂教學中,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力,使數學教學有了質的轉變,本來枯燥無味的課堂因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識更變得生動活潑且易懂明了。我認為適時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因此在實習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大學時學習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心理學》《教育學》,更是憑借大學期間良好的計算機技術水平,我在給學生上“拋物線”這一節時,準備把PPT、幾何畫板、黑板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三者的教學法優勢,取長補短,盡可能使數學課堂生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特點:
(一)形象生動: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通常是通過計算機把靜態、抽象的課堂內容設計成動態、直觀的內容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這節課的內容。
(二)效率高:它展示的教學內容的速度快,只需要用鍵盤或鼠標簡單操作幾下,就能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
(三)交互性強: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更多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就在他們學習之中。
(四)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明了、字體大,讓學生看得清楚、能理解。
那么又怎樣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黑板)有機結合呢?
首先考慮這節課的特點,拋物線的定義和方程是很抽象的,如果教師只用黑板授課很難講解清楚,而拋物線的形成又不能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學生對標準的拋物線圖形不了解就難以形成正確的概念。
中學生心理學研究指出,高中時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從心理學特點來看,高中學生有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教師應該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教學,所以上這節課前就應該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這樣講新知識點學生容易接受一些。
我認為每堂課的設計重點應放在知識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而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體現在對拋物線的定義理解和方程的推導過程兩個方面。為突出重點,同時分散難點,我設計的大體流程如下:
第一張幻燈片用于課題引入,是用一個圓沿著拋物線運動,加上卡通畫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講解定義時注意力迅速轉入到課堂內容上。拋物線的形成過程通過超級鏈接導入幾何畫板,這就發揮了幾何畫板的特點。自由控制拋物線的形成過程能讓學生仔細觀察拋物線的繪圖原理,有助于他們理解拋物線的定義,還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而用黑板板書拋物線方程及其推導過程有助于思維較慢的學生跟上分析過程。例2用板書來書寫解題過程,是因為解題思路和過程對本節拋物線的應用這是重點,也是難點,真正達到更好地把握以及分散難點的目的。這也發揮了黑板“及時反饋”的優點,并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詳細的解題過程,可以給學生以良好的示范,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做作業時,養成較好的書寫習慣。最后用幻燈片作小結能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及重點。
這種多媒體與黑板交互使用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真正讓多媒體輔助教學起到輔助作用,起到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作用。在實習期間上完這節課,我發現學生提問題及其回答問題都很活躍,原來上課不認真、喜歡睡覺的學生同樣認真聽完這節課。課后我和那些有經驗的老教師交流,他們說“最頭痛的是上二次曲線這章內容,學生不易理解,我們也難給他們講解清楚。”其實也是他們說的這樣,這節的概念抽象,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容易講清。而用多媒體來輔助這堂課的教學,恰好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脈絡,讓學生真正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
我認為類似的“橢圓標準方程”“雙曲線標準方程”都可按上面的設計思路來設計教學,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教學設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就能設計出優秀的課堂教案,切切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這節課的處理只是我在實習時的一些體會和心得,希望能給廣大熱愛教育的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保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