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十多年來,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切實貫徹“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原則,真正把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看待,比較多地采用學生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針對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我們覺得仍然要加強探究實驗教學,充分發揮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功能。在有意無意之中也許會找到有利于將來開展探究實驗教學的方法。
一、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特點
所謂邊學邊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邊學習一邊進行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動口(以下簡稱“四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的能力。
1.邊學邊實驗教學是一種低容量高密度思維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學生的實際課的容量是指一節課內運用新概念、基本規律、技能、科學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維是指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并能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
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若比較多地采用邊學邊實驗的組織形式,讓學生通過“四動”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促使大腦對各感官傳輸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那種因學生處于消極地位而使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由于學生自己閱讀材料,自己做實驗,還可以討論講述,因此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能得到充分發揮。邊學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學生可以自定學習步調,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閱讀教材,實驗現象觀察不清楚時,也可以反復做幾次,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可以問老師。同樣,由于可以自定學習步調,優秀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充分展開,自己可以學得深一點,多學一點。可見,邊學邊實驗不僅使全體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能力;而且解決了將課堂教學統得太死,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邊學邊實驗能夠起到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綜合作用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學生分組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課堂中的演示實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的過程,它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學中如果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邊學邊實驗,既能使學生對實驗獲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學到物理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學生分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和測量性實驗,一般都安排在新課或一個單元教學之后進行,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不夠緊密。
3.邊學邊實驗是一種效率高負擔輕的中學物理教學活動十多年來,我們開展邊學邊實驗所需的儀器,大多是廣大師生就簡自制的。縱觀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實驗,其精確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現出一些物理現象和事實就可達到教學目的。可以說所有初中物理實驗除配備一定的基本儀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儀器來解決。
進行邊學邊實驗教學的形式可以根據教材、學生以及器材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課的開始,作為新課的設疑引學,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用來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規律,作為學生辨疑解難的一種手段,起到啟發、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解決疑難問題的作用;還可以安排在下課前的幾分鐘,作為復習鞏固之用。在教學時間上,可以用一整節課時,也可以用半節課或幾分鐘。
總之,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可能靈活掌握,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邊學邊實驗的教學功能
1.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提出,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當前物理教學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邊學邊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據對實驗班畢業前物理學習興趣的調查,喜歡物理的占86.4%,不喜歡的僅占2.7%。從初二到初三,學生對物理一直感興趣的占34.8%,一直不感興趣的僅占6.8%。在學生所學的7門主課中,物理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之一。
2.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鞏固程度,與學習的方式關系很大。一般來說,學生通過聽教師講授,能夠記住10%~20%;學生如能看到實物或現象,能夠記住30%;如果學生既能聽教師講,又能看到實物或現象,能記住50%;如果學生看到實物或現象,自己又描述過,便能記住70%;如果學生既動手做過,又描述過,則能記住90%。
邊學邊實驗,既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又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討論、分析,最后自己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顯然,這樣的學習過程屬于上面所說的最后一種情況。可見,邊學邊實驗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作者單位:貴州省甕安縣平定營中學
3.讀懂題意。學生只有在讀的基礎上才能明確題目所給出的條件與問題,才能弄清楚條件與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理清數量關系,明確解題的步驟,得出正確的解答方法。如:教學“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時,我讓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去讀:(1)足球上的顏色有幾種?每種是什么形狀?(2)已知什么,求什么?(3)誰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誰是一倍數?在學生讀懂題意,理解題目的要求后,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方法。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又如練習:“兩個相鄰自然數的和是97,這兩個自然數分別是多少?”時,要求學生讀懂“相鄰”“自然數”“和”的意思,使學生理解兩個相鄰自然數相差1,從而能正確地用算術法和方程法列式解答。
由上可知,數學的“讀”是解題的關鍵,我們要經常訓練學生讀的能力,才能提高學生寫的水平。
四、加強“寫”的訓練
寫應該包括學生分析問題的條理性、解答問題的完整性和格式的規范性等多個方面。數學的書寫教學,多數容易被老師忽略,所以導致學生的書寫方法常常五花八門。如數字的書寫不規范,解題的格式不正確,作業的整齊度不夠等,從而使正確率大受影響。所以,在數學課抓好學生的書寫,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更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1.抓書寫。要抓好學生的書寫筆畫和格式,必須從坐姿開始抓起,只要有了正確的書寫姿勢,才能引導學生正確書寫。在教數字時,我要求學生按規范書寫。如教“0”的書寫時,告訴學生從右上角開始,向左彎一筆寫成。在寫式題時,我要求學生把作業紙對折成兩份,左右各寫一道式題,并寫一行空一行。這樣,使作業整齊清潔,有利于學生逐漸養成正確規范的書寫習慣,達到數學的嚴謹與美觀。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試問:清秀的字跡,整齊清潔的格式誰不想多看幾眼?反之,馬虎的書寫,雜亂無章的格式會令讀者心煩意亂,不想多看一眼,從而造成對學生的作業大打折扣,隨意給一些分就搪塞過去。
2.寫出題意。學生能否正確解題,關鍵是他們是否真正理解題意。故此,我在做應用題訓練時,要求學生把每一步的計算都用必要、規范的文字在算式的前面表示出來。如練習:“有18人合影照相,價格3張6元,另外加洗每張0.5元,每人需要一張,各付多少錢?”時,學生這樣寫:另加洗:18-3=15(張),另加洗的要:0.5×15=7.5(元),一共用去:6+7.5=13.5(元),每人要:13.5÷18=0.75(元)。這樣,一方面,方便讀者對作者思維活動的理解;另一方面,便于學生自己檢查驗證對錯;第三,還能鞏固所學過的各個知識點。
3.寫收獲。要求學生在當天的作業本上寫上幾句自己今天的學習收獲,一方面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印象;另一方面,方便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查漏補缺,以達到及時跟進的目的。另外每次階段性檢測,我還要求學生寫出對自己所得分數的看法和近階段的學習態度、學習時間的分配等交給老師,讓學生養成勇于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老師批閱后,要求學生把這份心得交給家長看,讓家長也知道學生的學習動態,從而更好地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好下一代。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數學教師除了平時有意識地去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養成之外,還要堅持到每節課、每個教學活動之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利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才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他們對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