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日益成為當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它必將對我國教育的發展乃至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現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口號喊得很亮,學生的地位提升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習慣了“師道尊嚴”的教師們模糊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下子感到無所適從。我一直以為,學生的中心主體地位要靠教師去實現,教育教學思想的實施也要靠教師去做“天使”。教師是新課程成敗的關鍵,我們廣大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去順應新課改的歷史潮流。
一、關鍵在于轉變觀念
新課改對廣大教師和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除舊布新”先從觀念開始,“程門立雪”的故事傳唱千古,“師道尊嚴”的思想深入人心,過去教師高高在上,掌握知識和技能,“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永遠是對的,錯的也只能是學生,這些舊觀念都需要改變。
1.教師角色定位要準。新課改要求教師做“平等的首席”,做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策劃者、服務者,更要做過程的參與者。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和態度,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師生做心靈的溝通,師生共識、共享、共進、共同民展,教學相長。
2.教師相信學生要真。“老師相信你能行”“老師相信你能做好”類似的評語肯定出現在很多教師的口中,但我們是否真正相信學生了呢?是否還在想老師每天苦口婆心,諄諄教導,手把手地教,學生卻無動于衷呢?是否真的放下架子讓學生自己去學了呢?請松開我們對孩子“捆綁式”的愛吧!其實給孩子的主動性越多,學生的向師性才會更強!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他倡導讓學生去體驗學習。所以教師要真正相信學生,滿足學生直接體驗的需要,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
3.教師評價學生要實。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將給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的評價要慎用、用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使用激勵性評價就是新課程的重要標志之一,但也要防止表揚形式化,為了表揚而表揚等做法的出現。否則激勵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對表揚漠視了,水波不驚了。新課程評價的基本原則是“關注過程,注重發展”教師在激勵學生主動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間的差異,鼓勵、引導學生發展特長。
二、成效出于實踐運用
“始于心動,見于行動”。新課程改革業已開始,新課程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要緊的是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促使教師最大限度地發展,廣大教師要勤于學習,努力鉆研。教材編排體系變了,教師要鉆研教材,讀懂教材;課堂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教師要尋找適于自己的課堂模式;課時不變,如何最大限度給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時間和空間,需要親身體驗。因此教師們要從理論學習到案例解析,從審視別人到琢磨自己,從全面涉獵到專題研究,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總結經驗,避免誤區,螺旋上升。
三、理論升華,注重教師反思
教師要有夢想,要不斷去尋找自己的價值。任何事情都不可一蹴而就,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反思、研究和創新,寫教育日記是個反思的良好方式,它能記錄下活生生的教育故事,讓教師學得精彩,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教師用親身的行動去踐行理論,在實踐反思中形成新的理論,再去指導新的實踐,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做專家型的教師。
新課改來了,讓我們借助新課改的春風勇于改變職業生活方式,直面“蛻變”,拒絕平庸,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實現由“一輩子做教師”向“一輩子學做教師”的轉變,脫離以往“混”的教育生活方式,重塑教育尊嚴吧!
作者單位: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南磨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