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學中,盡力讓學生從身邊之事寫起,寫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使學生的作文在求真務實上,表達出真情實感,這樣,學生的作文就會越寫越靈活,并逐漸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我們的作文教學通過教改實驗在長期的摸索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策略。
一、低年級(1~2)
針對這個年齡的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在作文指導課上,我們讓他們聽老師講故事,或是聽錄音、看動畫光盤、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要求幼兒回答。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注意用優美的音樂、鮮艷的圖片激發他們的興趣,鼓勵他們繪聲繪色地復述,有的還要加上合理想象,續編故事。這類練習進行一段時間以后,變個花樣,老師帶他們做游戲、搞制作、演劇目等?;顒咏Y束,讓他們講一講過程,談一談感受。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同學、家長的生活,借助漢語拼音寫幾句話或一段話。
這樣,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充滿興趣,輕松愉快地參與了作文活動。
二、中年級(3~4)
在學生已經具有初步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我們要求中年級學生每天讀一篇自己喜歡的作文,布置他們邊讀邊想,每周抽一節課,指名朗讀,抽查部分學生說出自己所讀文章的寫作特色,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寫日記方面,要求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每周每人至少寫兩篇日記,一般要求老師全批全改。班容量大的,可以由學習組長批改,選出優秀的上交老師,在全班朗讀,在“青蘋果”欄目展示。
針對基礎訓練中的作文練習,老師應該注意在方法上的指導,課文是最好的例子,可以提醒學生按照課文中的觀察順序,表現手法寫作文。老師還要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具體點撥。例如:有一名老師讓班里的學生在三八婦女節那天,幫助媽媽做一件家務,對媽媽說一句:“媽媽,我愛你!”然后寫作文。
三、高年級(5~6)
在讀書方面,要求學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詞句,寫讀書筆記,增加語言積累,提高寫作水平。
在選材方面,要求典型、新穎、有時代特色。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搞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例如:我布置學生寫一篇關于合方村邱奶奶為豐富農村文化生活,不辭勞苦的典型事跡的作文。首先安排了采訪活動,讓學生們帶上筆記本,以記者的身份去走近邱奶奶,了解她學秧歌,教秧歌的過程,挖掘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結果,收獲喜人,通過活動,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寫出的作文內容豐富,語言通順文筆流暢,孩子們想出的作文題目就五花八門。引導學生關心政治,從資料上搜集整理作文方法,在心理上,學生們對寫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教改實驗,我們有效地醫治了學生作文中較為普遍的弊病:編—假話連篇;抄—東拼西湊;空—華而不實。確實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單位:饒陽縣北師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