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越來越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教師要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民主的求學氛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質疑、合作學習、探索實踐等活動去獲取知識,最終形成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要突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就必須確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當作教學的一個專門的獨立的任務來完成,當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來對待。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使教師、學生都得到解放,真正擁有數學教與學那一片自由無污染的“天空”。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數學能力,逐步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數學教師要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
教師要樹立相信學生的意識,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讓學生自主決定自己學習的進程軌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自己則退居“二線”,做激活學生思維的“催化劑”、更上一層樓的階梯和求知的顧問,讓學生自己通過富有成效、豐富多彩的活動主動建構知識和能力的體系。
三、教師善于放手,給學生自主“沉浮”,自由呼吸“新鮮空氣”
21世紀的數學教學活動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
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首先要對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通常以4~6個人為宜。小組內設小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一人);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最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給學生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自己趟著過河。例如:在三年級教學“混合運算”時,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試做例題,結果可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方法會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總結,讓學生理解解題的基本方法,同時還能比較靈活地根據題目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這樣,在試做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合作學習應正確處理好組內優生與學困生的關系,達到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喜悅的目的。
3.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
當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困惑疑問挫折時,教師不必越俎代庖,而應善于誘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爭辯,自主尋找答案,使他們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事實證明,自主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思維、提高能力的極好方式。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權利。引導學生善思、會思,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的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使其將來成為一個具有真正意義的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
作者單位:南通市虹橋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