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內容與初中相比,在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較大的變化,許多內容難度大、方法新、理論性強,對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從而兩極分化的問題極為突出,特別是一些高中新生,對這些變化不能很快適應。要改變這種狀況,分層教學這種“因材施教”的方法顯得極為必要。我認為應以系統的教學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學視野,將其全程貫穿于“備課——上課——練習設計與批改”等三個基本教學環節之中。
一、“上課”,要自覺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
運用分層目標教學法的實踐環節就是“上課”。在這個關鍵環節中教師主要應做到:
1.明確分層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分層達標。采用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學校要明確規定分層教學的目標,鼓勵學生個個努力達標。實際上,“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并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略,以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如在講解“氧氣的成分和性質”時,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第三層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要求掌握氧氣的成分,理解其性質。第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不但要求掌握氧氣的成分,還要能夠分析在不同的反應中所體現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質。第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在達到前兩個層次的基礎上,還要求會設計實驗驗證各微粒的性質。
2.分層組織教學內容,加大學生參與積極性。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把握教學要求,確定與不同層次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以達到教學目標。一方面降低了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學習難度,另一方面擴大成績優秀學生知識需求。如,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多提出一些智力運用性的問題,要求他們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探究;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多提出一些需認真思索的問題,要求他們通過實驗來歸納總結問題;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回答一些概念識記性問題,鼓勵他們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并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如,讓A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智力運用性的提問,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探究;讓B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需認真思索的提問,通過實驗來歸納總結問題;讓C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識記性提問,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提高學習興趣。
二、“練習設計與批改”,應體現分層目標教學法
練習設計與批改,是了解分層目標教學法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注意:
1.練習設計要因層制宜。課堂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應該在緊扣教材的同時,設計多層次的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2.批改作業要因人制宜。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應從以往過于重視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轉到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的評價。許多教育家多次呼吁:“評價應多幾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將會多一批好學生?!苯處熢谂幕瘜W作業時,要因人給予。比如,有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如果作業書寫認真工整,即使習題未做對,教師可在其作業本上寫些表揚鼓勵性批語,使他們能倍感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們的評價方式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情感、態度、習慣、學習方式等的差異性呈現出的多元的評價狀態。評價的主體應從單向性轉到多向性和交互性;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和發展性,這樣最終才能通過化學教學起到促進全體全面發展的作用。
作者單位:貴州省思南縣許家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