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變難為易?除通過教師引、導、點、評等創設情景的教學予以突破外,還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增加課堂容量,增加學生的信息量,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直觀、有趣,讓學生充分體會物理過程和方法,從而使高中物理實驗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得以優化,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不但強化了師生的雙邊互動,而且通過課件中的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網頁等及豐富多彩的展現形式,一掃傳統教學方式的枯燥乏味,引起學生認知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研究磁體周圍磁場分布特點時,我利用實物投影儀來“現場直播”這個實驗,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實驗的全過程,強烈的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印象深刻,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我還經常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實際生活的場景,使學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其實并不深奧,只要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物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從生活聯想物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抽象問題得以形象化
高中物理的教學大多是要求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的,通過“邏輯推理”來揭示本質和規律,由于時間、空間或條件的限制,單純語言、文字、教具等傳統媒體都難以實現。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處理,可以很好的解決這類問題,使過去“千言萬語”也不一定能敘述清楚的物理模型或復雜的物理過程,通過聲音、圖形、動畫等多媒體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來發現規律,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識,使他們通過形象的思維,逐步實現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平拋運動”,假若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不管你分析得如何詳盡,學生依然似是而非,給以后的教學埋下隱患。如果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三個小球分別同時作平拋運動、水平勻速運動(速度與平拋運動初速相同)、自由落體運動,且控制好動畫的運動速度,學生將非常清晰明了地觀察到現象,從而揭示平拋運動的規律,讓學生記憶猶新。同理,失重狀態、磁場的存在等,只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模擬,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問題就得以形象化,有效增強教學效果。
三、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實際問題得以理想化
在高中階段中的物理教學,有許多實驗問題只能探究它的理想情況,縱使進行實驗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應用多媒體進行這種難點突破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可以把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充分調動起來。因為圖像往往是思維的杠桿,對于那些比較抽象和難以想象的物理知識及物理圖景,若利用動畫、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雖然楞次定律的實驗現象容易觀察,但要揭示該現象的本質卻并不容易。在實驗完成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容易混淆,規律難以掌握。此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磁鐵在插入及拔出的過程中,原磁場方向,磁感線條數的變化情況,感應電流的方向,感應磁場的方向,磁通量的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分析和歸納出楞次定律。這對抽象思維水平和空間想象能力比較低的學生來講,更易理解楞次定律的內涵。
四、有效促進理解記憶,實驗得以清晰化
在物理教學中,由于受實際條件的限制,很多實驗都無法進行,給學生的理解增加困難,而多媒體教學便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例如,在高中物理中有一些實驗需要進行讀數的練習,教師不但不能檢查到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而且也不容易發現問題。同時,一些儀器刻度不很清晰也造成了讀數困難。例如,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各種電表的讀數、秒表的讀數等。當我用動畫課件教學時效果頗佳,刻度可以隨著鼠標的移動而改變,刻度部分還可以隨意放大,學生讀數后可以檢查讀數的正確性,人機之間的互動性非常強,統一檢查的可操作性強。而且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儀器的讀數技巧。又如在講慣性時,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用慢動作播放了一段用針刺破一個裝水的氣球的視頻,可看到被刺破的瞬間水球的形狀保持不變,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增強記憶。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