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學段,課堂練習在總課時中所占的比例大,幾乎每一節課都有練習。練習時間在一堂課里所占的比重大,少則幾分鐘,多則十幾分鐘、幾十分鐘以至整節課都是練習。數學學科最為典型,教科書里的練習題所占的篇幅就占了整本書總篇幅的一半;其次是物理學科,如果只講知識不講例題,不配套課堂練習,學生即便感覺聽懂了也基本不會作題。因此,課堂練習是初中學段課堂教學中的必須環節,是加深學生理解的必須途徑,是鞏固知識的必須手段……在各間學校都窮盡學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備戰中考的今天,要想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靠努力、能力和智慧了。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就成了每間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必須選擇,必經道路。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呢?
一、練習形式要多樣化
為了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練習的效果和效率,老師必須不斷切換課堂練習的形式,讓課堂練習的形式與課堂練習的內容有機統一在課堂練習的效果中。課堂練習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比如:搶答練習法、競賽練習法、測試練習法等,這些練習形式可以在黑板上練,在書本上練,在堂練本上練,在練習卷上練,還可以在多媒體大屏幕上練。練習形式每切換一次,學生就激動一次;練習地點每改變一次,學生就興奮一次。學生的注意力就在這一次次的切換和改變中集中起來。學生的精力就在這一次次的激動和興奮中變得愈加充沛起來。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也由此顯現出來。
1. 搶答練習法。對簡單的、零散的、一看就會的、不需要多步演算和推理的知識,可采用搶答練習法。讓學生在激烈的爭搶答題機會的過程中激動起來、興奮起來,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練習中來。
2. 競賽練習法。對中考必考的較復雜的需要逐步演算的練習,可采用競賽練習法,比解題速度,比解題準確度,比書寫美觀度。對練習快、準、美的學生當場表揚,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要強心。讓學生在比、拼、趕、超的過程中增長能力,提高解題水平。
3. 測試練習法。平時的課堂練習,都可以采用測試練習法。將學生手中的“堂練本”改名為“堂測本”。因為學生對“練習”和“測驗”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對“測驗”比對“練習”要重視得多,認真得多,在乎得多。因此同樣的題目,用來“測驗”比用于“練習”的效果要好得多。堂測類型可以根據測試時段的不同分為:
“課前測”——即新課開始之前的測試,既可測學生對前一節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測學生對本節知識的預習情況。
“課中測”——測試學生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深度。
“課后測”——即新課結束之后進行的測試,主要測試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情況。
堂測時間長短完全根據授課的需要來定,短則3~5分鐘不等,長可以6~10分鐘不等。
二、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益,老師要善用、巧用多種不同的評價方法。常見的簡便易操作的評價方法有:口頭評價法、書面評價法、分數評價法、復合評價法等。
1. 口頭評價法。在采用競賽練習法的過程中,老師通過巡視全班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向全班報道“△△△同學100分!”“△△△同學只錯了一道題!”“△△△同學只是寫錯了一個字!”……只要老師的第一條報道一發出,學生會爭先恐后地示意老師幫他看。
2. 書面評價法。在學生安安靜靜開展課堂練習的時候,課室里靜得能聽到筆尖在紙上游走的摩擦聲。這時候不宜采用口頭評價法。老師可隨身帶一支紅筆,巡視到學生身邊時輕輕在正確的解答旁邊畫上一個“√”。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這個“√”能夠激勵他繼續做下去而不至于半途而廢。對成績好的學生,這個“√”能夠鞭策他努力把余下的題都做對。課后,老師還可以有選擇地將學生的“堂練本”收起來,根據需要寫書面評語。
3. 分數評價法。采用測試練習法練習量不宜太大,以80﹪的學生能夠完成為宜。堂測練習后,老師要重視堂測分數,要求科代表認真將堂測分數登記在積分本上,并定期公布每個同學堂測100分的個數。
4. 復合評價法。當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完習題,老師進行點評時,對解答完全正確的學生,可以號召全班同學為他鼓掌,也可以當即在正確解答旁邊給學生一個大紅的100分,還可以讓科代表給他記錄一次課堂小測100分等。有一次上物理課,我請一個同學上講臺做一道作圖題,他做完題目后,非常自信的給自己在題旁寫了一個100分。顯然,他完全做對了,全班同學不約而同為他熱烈鼓掌。從此,我再沒操心過他的物理成績。
三、激勵手段要多樣化
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家長之力、班主任之力、同學之力等外力,我們常常會有諸多意外收獲。
1. 借家長之力激勵法。每次單元測試后,建議老師都要求考試分數在80分(優生)以上的同學,必須拿試卷回家給家長簽字。相反,考試分數不理想的學生則不必做此項要求。目的是讓家長表揚孩子,讓家長分享孩子的成功,放大考試成功帶給孩子的快樂。這樣的體驗是開心的,是難忘的,是有激勵作用的。家長表揚過的孩子在課堂練習時是主動的、積極的、有效果的。
2. 借班主任之力激勵法。每次聽完一個班的課,如果學生表現很乖,反應很好,練習效果好,整節課給我一種行云流水般的順暢感的話,我會把我的這種感受反饋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在全班表揚學生。這是凝聚班風,弘揚學風的好辦法。
3. 借同學之力激勵法。找一個學生談心時,在充分表揚該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后,不妨順帶談談他的好朋友的優點。一方面可以給該同學提供一個身邊的學習榜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該同學傳話來激勵另一個同學。還可在小組登分冊中,增設一項“小組功臣”。要求每次大小測試完成后,小組長都要將本次考分最高的組員的名單寫在“小組功臣”欄中。讓這位“小組功臣”在小組全體成員羨慕的目光和掌聲中繼續進步。
4. 借分數之力激勵法。學生極度疲倦時,可以舉行1題100分的小測,或2題100分的小測,讓學生伸手即可摘到桃子吃。學生熱情極度高漲甚至有點驕傲自滿時,可以舉行100題100分的大測,加大題量,加大難度,讓學生必須跳起才有可能摘到桃子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只要做一位課堂練習的有心人,必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好方法,提高教學成績便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