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專業(yè)工作者,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教師不但要工作,而且要通過不斷再教育來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然而,工作和發(fā)展不完全是一回事。這就需要在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的同時,也切合實際地通過各種渠道引領中年教師快樂成長。每個人都是寶貴的資源,人力資源開發(fā)目的是使這些潛在的資源轉化為現(xiàn)實資源,不斷地提升人的存在價值。因此,在進行潛能挖掘、知識更新、技能培訓和情感陶冶的過程中,讓中年教師煥發(fā)生命的光彩,在不斷追求發(fā)展中優(yōu)雅而有智慧地成長,是提高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朝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視點。
踏準時尚節(jié)拍,豐富專業(yè)情感發(fā)展內涵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時尚讓人眼花繚亂,甚至能讓人“發(fā)燒”。教育離不開火熱的生活,教師應有選擇性地參與社會時尚,然而,“為人師表”的教師時尚的價值觀定位應更有檔次。
筆者認為,教師職業(yè)概念中的時尚前提是必須符合新課程的精神。教師不僅要有接納百川、勇于接受新事物、對未知領域敢于探究的時尚理念,還要在多元智能理論下有賞識每個孩子的時尚行為。當然,穿著打扮也應是時尚而不失端莊大方。因此,組織校本培訓,我們不單純沉湎于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知識與價值觀的教育培訓,而是廣泛涉獵,適時引領教師參與時尚的話題,以充實專業(yè)情感發(fā)展的內涵。近兩年來,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教師服飾審美、時尚運動與健康、與孩子同愛好、利用網(wǎng)絡交流與收集信息等講座與沙龍活動。在《教師形象大家談》的演講與辯論中,有教師談到:我喜歡做這樣一個與時代同節(jié)拍的時尚教師,我用新理念激活課堂,我運用自己制作的課件上課,我能和學生一起唱流行歌曲,我教的學生作文也洋溢著時尚——“聚焦好詞句”、“病句大搜索”、“表揚自己的N個理由”、“心語星愿”。這些欄目的開設,引導孩子悅納自己增強自信,同樣吸引著家長的熱情參與……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創(chuàng)新式地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平時,我們把教師教育融入了生活,形成了每月同事相互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共同閱讀與分享的讀書風氣。章含之《跨過厚厚的大紅門》一句經(jīng)典名句“讓我們優(yōu)雅地變老”也成了舉辦中年教師教育理念沙龍的話題,并于討論中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也是教材。一身師表時尚、儀表舉止規(guī)范,教師的特殊性注定了教師在校期間“為悅己者容”的主體是孩子。我們的品味不湮沒在俗世紅塵里,更應以不斷增加學識、智慧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人到中年專業(yè)更精湛,才不落伍于時代。在把時尚的理念升華為行動中,有更多的中年教師成為了我校的教育教學頂梁柱。
時尚沖擊著教師,沖擊著課堂,呈現(xiàn)出繽紛的色彩,而且那么有滋有味。那么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內涵也是豐富的,它應該讓教師的學識、風度、修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日臻完美。正是時尚的觀念、時尚的工作作風,使我校成為東山區(qū)頗有名氣的校園美、教師儀表美的學校。
夯實學習形式,在切磋與合作中提高專業(yè)技能
人們的職業(yè)生涯是周期性的、曲線型的、呈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軌跡。這種軌跡就像正弦曲線一樣,是一個從波峰到波谷,又從波谷到波峰。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xiàn)一個停滯時期,再要有所提高就很困難了,非得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感到有進展,這在心理學上稱為“高原現(xiàn)象”。
新課程的實施,改變著教師的教學生活,要求教師由過去的“一桶水”變?yōu)殡S時都有活水的“自來水”。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校本培訓時能照顧到學歷、年齡層次不同的教師。不僅要促使青年教師成長,還要幫助中老年教師消除課改帶來的“高原反應”,達到一個豁然開朗的境界,在盤旋中走向事業(yè)的最高點。如,在校本培訓時,我們倡導老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不是“以老帶新”的師徒關系,而是平等的伙伴關系。青年教師在電腦、外語、信息收集等方面來幫助老教師塑造一個新的自我;老教師則在教學實踐中,教給年輕教師專業(yè)技能,在共同成長中達到雙贏效果。又如,在人事安排上,我們有意識地讓知識、技能、經(jīng)驗、個性、年齡均不相同,各有長短的任課教師分在同一年級,促使他們在教研活動中,通過分享計劃、資料與靈感、思維的相互碰撞,相互啟發(fā),各取所需,減輕負擔的同時,獲得比個人努力更多的成效。
“一間教室就像是一個有城墻和護城河的城堡。我們太忙了,從來不出去,而我們的同事又羞于進來……互不合作,彼此孤立,這樣導致競爭的感覺。這種教師間的孤立是不幸的,因為我們有很多東西需要從彼此身上汲取獲得……教師的合作是新課程提出的重大要求。”通過兩年校本培訓教研實踐,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為我校人力資本管理的延續(xù),它不斷地調整和改善教師隊伍狀況,不斷提高和完善人力資源的存量和質量,使之適應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并促使教師的工作處于一種研究狀態(tài),處于一種創(chuàng)新的狀態(tài),達到了新老交替、共同成長的目的。
學會自我調適,在詩意的疏導中重塑心靈
多年以前,張艾嘉唱的一曲《忙與盲》,于簡單平實中道盡了都市職業(yè)女性上緊發(fā)條般的工作狀態(tài),這也正是現(xiàn)代人真實的寫照。據(jù)香港專業(yè)教育協(xié)會的調查發(fā)現(xiàn),63%以上的教師壓力較大,而10.76%的教師甚至感到了極大的壓力……中年教師身心尤其疲憊。
學校除了要讓教師“學習”、“工作”和“自我實現(xiàn)”得到強化外,還要對教師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讓“自由”、“快樂”、“在工作尋找幸福”成為衡量工作價值高低的新尺度。因此,我們組織校本培訓把握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譬如在達標要求的多元化上,我們把信息技術的培訓按三個年齡段劃分,35歲以上的要求降低,45歲以上的要求更低些,每周一個下午進行個人制作網(wǎng)頁的培訓時,沒有硬性的任務,“學”也是為了“玩”,模糊著學習與玩樂的界限,讓教師沉浸其中挖掘樂趣,發(fā)現(xiàn)自有一番天地,同時也積淀“快樂工作”之本。又譬如,在廣州市團校的協(xié)助下,我們曾兩次組織教師參與一種名為“力奇”的培訓,形式是教師小組合作玩各種游戲,在娛樂中再以“我的成功”、“我的遺憾”為話題講述自己教育教學故事,身心得以放松的同時,也讓教師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對改進、重建教師的教育生活起到了直接的、積極的作用,真正快樂地的走在專業(yè)發(fā)展前進的道路上。
一位作家在提到當今基礎教育的弊端時如是說:“一個學校,當它把考試或擠占睡眠時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它的衰落就成了必然——因為除此之外,它再無計可施了。”同樣,工作與學習并非生活全部意義所在,培訓也好,工作也罷,都不能以犧牲教師的休息時間為準則,在讓教師最大限度享受工作帶來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的同時,也要讓教師學會休閑——因為,只有休息好了,重新披掛上陣,工作效率才更高。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