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物理課,是一門機械、電子等專業文化基礎課,在教學實際中,往往不被學生、教師乃至學校重視。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雖然開設了此科目,但課時較少,而其內容與普通高中物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稍低。作為學生,因認識上的局限性,又覺得學習難度較大,形成一種輕視甚至厭學放棄思想。作為中職物理教師,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提高教學效率?筆者認為,中職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聯系實際,講明物理課在專業學習中的重要性,將基本知識點、重點講清、講透,對于一些難點,可視具體情況略講或采取點撥的方式處理。否則,不分主次滔滔不絕地滿堂灌,只能使學生疲乏、迷糊和反感。為此,筆者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一、行之有效的講解物理概念
怎樣才能把那些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講清楚?有的教師認為,難理解、較抽象的概念只有多次重復講述,學生才會逐漸理解和掌握,故每遇此類概念,必須多次重復。雖然正確理解此類概念需要有一個過程,但這并不等于簡單的重復講述。教師只要事先做好為理解此類概念而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的預熱工作,采取恰當的講述方法,使用最簡捷的語言,一次是完全可以講清楚的。如實際中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動量是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可用例句“飛行的子彈的動量是子彈的質量與其速度的乘積”,使學生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過程。二是概念的要素化,將概念的內容提煉出若干個要素成分,這樣可使概念言簡意賅,又能使學生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如“平拋運動是指物體水平拋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運動”,其兩個要素是“水平拋出”、“只受重力作用”。三是概念的簡單化,將概念濃縮成一句能表達核心實質的簡單短語,可以達到快捷、準確記憶。如勻變速直線運動是“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速度改變都相等的運動”,可概述為“相同時間內速度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四是概念的重點化,找出揭示概念實質的關鍵詞、字予以強調、點化,如勻強電場“在電場的某一區域里,如果各點的電場強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這里的“各點、都”應特別強調。還有一些概念,為了講清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系,可制成表格,使概念更具條理、清晰醒目。
二、精選精講例題
例題講解,是由新知識學習到運用的一個過渡過程,因此例題講解是重要的一環。一是不要所有的例題都講,類型重復或簡單的可以略講或不講。二是需要講的例題最好不要照原題講,可另外配備與之相似的題目進行替代講解,因為學生往往不大想聽與書本內容一模一樣的講解。三是根據物理定理、公式列出方程后,難度不大的數學求解過程可略講或不講。
三、注意平時作業的類型和數量
作業布置類型要全面,但數量不宜太多。因為過多的作業將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不利他們及時消化和探討當堂所學的內容,對少數難度很大的題目,應做一點必要的點撥和提示,這樣不致于使學生走太大的彎路。教師批改作業時不必在錯處一一親筆訂正,可在批改時進行錯題統計,主要統計錯誤的人數和類型。錯誤多的題目放在課堂上集體訂正,錯誤少的題目放在課后個別指正,畢竟用語言訂正比用文字訂正快捷得多、清楚得多。
四、科學指導學生物理實驗
由于職校學生來自實驗條件各異的中學,每個人對實驗的重視程度不同,所以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實驗操作能力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學生甚至對一些常用簡單儀器都不熟悉。有鑒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之前,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科學分類介紹各種儀器的特點和使用方法。物理儀器多種多樣,為使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可根據儀器的特點及其在教學中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類如下:①常規類:如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等。②趣味類:如離心軌道演示器、動量守恒演示小車等。③結合專業類:如游標卡尺、電動機、顯微鏡等。④自制類:如日光燈實驗裝置、家用照明電路演示板。⑤拓展類:如示波器、電工、電子線路操作演示板等。實際中,不少學生實驗做不成功,主要由于他們不會正確使用相關儀器。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儀器的正確使用上花費一定的時間是值得的。
二是合理分組實驗,應注意將實驗能力較差的同學分散到各組,有效地發揮基礎較好的同學的傳、幫、帶作用,切實提高整體實驗效率。
三是講清操作程序,注意事項,以引導為主,指導學生動手訓練,最后做好得失歸因、反饋工作。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