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實踐活動課必須擺脫課堂教學中慣用的教師講例題、學生做習題的模式,要讓學生人人參與,通過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說,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這些活動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出,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一、立足綜合,著眼于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數學知識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之間聯系的活動載體,是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加以綜合應用的一個組合內容.首先應突出其“綜合性”這個特點,其內涵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指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聯系起來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在實踐活動中還應著重體現“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應創設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深入實踐中,自己動手收集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設計合適的包裝”這一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1)創設情境,激活日常生活經驗.播放兩段錄像:鏡頭一,新華書店工作人員正根據教材大小和多少的不同,分門別類地把教材捆扎包裝成各種長方體形狀,裝上汽車;鏡頭二,商店里,營業員把幾個長方體形狀的物品熟練包裝好遞給顧客.猜一猜:他們為什么要把物品包扎成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學生經過觀察、思考、討論,得出這樣的捆扎不僅牢固,而且便于保存、運輸、攜帶等結論.(2)操作實踐,初步產生體驗.主要引導學生研究4個磁帶盒捆扎情況.①擺一擺,說一說:4盒磁帶有幾種不同的拼擺方法?②想一想,議一議:在以上幾種拼擺方法中,你會選擇哪種進行捆扎?為什么?③做一做,比一比:各人練習捆扎,感受體驗,討論交流方法.(3)總結歸納,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如果有6盒磁帶,你有幾種包裝方式?哪種方式更省包裝紙?若有12盒磁帶呢?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觀能動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鉆研教材,科學地設計活動內容和方法
教師對教材要有一個深加工、再創造的過程.教師要科學、周密地設計活動內容和方法,使實踐活動呈現科學性、有趣性、多樣性.同時也要注意小學數學教材提供的實踐活動內容,只是為教師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組織的實踐活動不要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內容,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實踐內容和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開展實踐活動.
如在第十一冊“百分數的應用(四)——利息”教學后,可設計一節“我當銀行經理”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儲蓄單、借據,學會填寫單據,計算利息,了解銀行的經營模式.還可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如何提高銀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綱領.再如教完某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后,舉行模擬土地拍賣會等.這些專題活動往往具有鮮活的現實性、強烈的挑戰性和跨學科的綜合性,它不僅僅是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鞏固應用,更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和合作交流,培養其應用意識、發展個性品質的平臺.
三、創設情景,活動的組織形式靈活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不能為活動而活動,讓活動流于形式.為此,教師必須努力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提高活動的實效性.至于活動的組織形式,我認為可以靈活多樣:1. 活動地點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進行. 2. 活動形式可以是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也可以把這三者結合起來.3.活動組織體現民主,尊重個性.教師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時要發揮民主,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
四、融入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實踐活動的素材
在數學教學中,我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學生興趣濃厚,參與熱情高漲.
如學生學習了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規則形體的體積后,我安排了一次學生動手實踐活動——測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各小組人員合理分工,配合默契,很快掌握了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算方法.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