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學。女兒撅著小嘴回來了,把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氣呼呼地說道:“老師說了,從明天開始學校不讓用卡通鉛筆盒啦!”這也難怪她生氣,上周剛給她買過一個卡通小豬的布藝鉛筆盒,女兒當時高興地說:“我們班同學的卡通鉛筆盒有小狗的、小兔的、小馬的、小牛的、老虎的、小猴的……就是沒有小豬的,這下我們可以開十二生肖動物園了!”新鮮勁兒還沒過去,這“小豬”就要“被下崗”了,孩子心里豈能不急?我問道:“為什么不讓用卡通鉛筆盒呢?”女兒嘆了口氣說:“老師說了,好孩子要服從學校的統(tǒng)一管理,不能用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這算什么制度啊?連用個鉛筆盒也得管著!”看著女兒滿腹委屈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了一則故事……
2006年北京市一所中學舞蹈隊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世界中學生啦啦操錦標賽,她們以整齊劃一的動作和簡潔明快的節(jié)奏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正當她們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卻以0.1分之差輸給美國隊屈居亞軍。當時孩子們抱頭哭作一團認為裁判不公,教練也跑去向裁判申訴,白發(fā)蒼蒼的裁委會主席無奈地聳了下肩說道:“我們必須承認你們的動作是最整齊的,但是參加今天比賽的是人而不是機器,在中國孩子臉上我們只看到了凝固的表情。而在美國孩子的臉上我卻看到了每個人對舞蹈不同的生動理解,這才是啦啦操真正的魅力所在,而不僅僅是整齊的動作。以上就是我要向您解釋的。”同樣的疑問也發(fā)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藝術體操決賽上,當時正值巔峰的中國藝術體操隊以微弱劣勢輸給俄羅斯屈居亞軍,東道主觀眾直呼不解——“為什么跳得最整齊的中國隊不是冠軍?”接受采訪的裁判笑著解釋說:“我們知道中國是體操強國,但是請大家注意一點,我們這是藝術體操比賽而不是體操比賽。”
兩則故事給我?guī)砹松钌畹乃伎迹y道我們一直所推崇的“整齊劃一”的教育錯了嗎?這些年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正是格外強調(diào)“服從整體、步調(diào)一致”嗎?記得教育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塑造社會主義接班人”。什么叫做“塑造”呢?我查了下《辭海》,其中解釋道“在統(tǒng)一的模具里進行鍛壓鑄造成型”,嗚呼!既然連“模具”都是統(tǒng)一的,也就難怪我們的孩子“千人一面、表情凝固”了!如此看來,果然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出了問題。
忽然想到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老人家曾經(jīng)多次向國家領導人發(fā)問:“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9月4日教師節(jié)前夕,溫家寶總理在北京35中召開教師代表座談會時再次談到“錢學森之問”并強調(diào)說:“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于沖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nèi)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改革。”新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也對學生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許讓孩子們的表情豐富起來,擺脫千人一面的時間不會太遠了。
事實上,我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意識有了更大的包容。最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中學生運動會的開幕式表演令我震驚。其中一個班級以“植物大戰(zhàn)僵尸”為主題的隊列表演雷倒了全場觀眾,當孩子們模仿“僵尸”的動作在老師面前“跳”過的時候。我分明地感到了這具“僵尸”的“可愛”——我們的孩子終于像個孩子了!其實學生本身都是活力十足、個性張揚的,但是我們“僵尸”般機械的教育曾經(jīng)一度使孩子失去了本應有的天真和快樂,甚至于連選用鉛筆盒都要受制于人。記得曾經(jīng)有網(wǎng)’民這樣回答“錢學森之問”:“中國的教育把有問題的學生都教得沒有問題,所以諾貝爾獎離我們越來越遠。而西方的教育則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得問題越來越多,結果諾貝爾獎離人家越來越近了。”嗚呼,誠如斯,實乃中國教育之悲哀!
回首歷史,龔自珍先生在他的《己亥雜詩》中曾經(jīng)詠嘆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對人才解放的呼喚已是振聾發(fā)聵了。展望未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再次擺在中國人面前,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如何辦中國的教育?“錢學森之問”應該讓每一位國人警醒。我們已然沒有退路,只有毅然前行。
中國教育,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