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縣實驗小學正在創造一種學校文化,這一文化的核心是成長。用校長李建成的話來說,“讓我們一生幸福成長”是洪澤實小的辦學使命和教育理想。是他對教育的新定義。這一理念似乎沒有多少“新意”,因為大教育家杜威早就說過“教育即生長”。但是,對這一理念究竟如何理解,如何與時代的要求相一致,又如何把這一理念與實踐推向深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而李建成正是在這些問題上作了持續和深入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而且有了濃度。
第一。李建成從人的發展角度來思考,形成了他的“成長觀”。杜威從“生活就是發展”、“教育過程是一個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轉化的過程”,以及“所謂發展就是使能力引導到特別的渠道”(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等方面,對“教育即生長”作了深刻的闡述。李建成在不斷學習、深入理解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從“人”的角度進行了新的思考。他說:“這一核心理念是基于‘人’發展的根本要求——成長;也基于現代教育的追求——尊重‘人’的差異。依靠和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更基于大教育觀的期求——家長、學生和教師一起成長,共同享受教育。”這三個“基于”,歸根結底是基于人的發展。而這樣的“基于”正體現了對人認識的深入,是對人發展的提升。因而李建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成長觀:成長比成績重要,成長也比人成功重要——教育的使命是讓學生成長,強調成績和成功,可能會影響學生成長,學生幸福成長了,教育就成功了,就會進入理想狀態了。
第二,李建成基于教育即成長的理念。提出了成長方式的重要命題。杜威“教育即生長”中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學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組織保證繼續生長的各種力量”,因而“教育就是不問年齡大小,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的事業”。于是,李建成從生長的力量和條件方面著重思考了成長的方式。方式是理念轉化為行動的中介或橋梁,方式本身就體現了理念,所以研究“成長”,不能不研究“成長方式”。李建成認為最好的成長方式是“適合自己的方式”,而“適合自己的教育”的實質是個性化教育,其方式應因校制宜、因人而異,說到底應因材施教。他特別關注三種方式。一是課程的實施方式,即“積極建構適合學生成長的課程”。這種適合學生成長的課程重點是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實施,來組織教學活動。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將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讓學生成為知識探究者”。正如海德格爾所說的“讓學”。如不“讓學”就無什么學習方式可言。三是組織學生成長活動的方式。活動方式首先源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力求觸動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學生找到心動的活動”。
第三,李建成在促進學生成長的同時,建設適合教師成長的文化。他堅定地認為,“學校的價值追求需要每一位老師通過個體的教育活動實現”,因此,關于學生的每個教育活動。對教師而言也是“基于成長”“為了快樂”的。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本質是教學個性的張揚”的重要命題。李建成正是以自己開闊的胸襟、真誠的態度和質樸的智慧鼓勵教師,以自己研究的品質和方式引領教師,洪澤實小正在成為一塊讓教師心感安全、心存愿景的文化家園。這種成長文化促進了洪澤實小百花齊放的生動活潑的教改局面。
李建成有許多優點和特點。形成了他的風格。風格是人的背影,風格也是特殊的人格。李建成的風格是質樸和執著。他真誠,從不掩飾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他真實,他說的話和做的事讓你信任和放心。他愛讀書、愛思考、愛研究,可以想見他的內心充滿激情,常常閃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想法。他喜歡寫作,一篇篇文章、一本本著作,留下他的體驗、探究和研究的心得。李建成為我們作出了一個示范:一個校長該怎么成長,一個校長該怎么理解教育,該怎么定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