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P50~5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對兩類不同事物的搭配過程,學習有順序有條理、由具體到抽象地進行思考的方法,探索有關數量關系。
2.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符號感。
3.讓學生感受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從而激發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求兩類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探究兩類事物搭配的規律并靈活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有關實物圖片,磁性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談話:春天到了,家鄉的二圣湖更美麗了。老師下周準備組織同學們到二圣湖去春游,開展一次野炊活動。今天這節課先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野炊前老師想買一口鍋。到店里老師看到了大小一樣、樣式不同的兩種鍋和蓋(出示圖片:鍋和蓋)。老師想買一鍋一蓋,有幾種選擇方法?
指名學生在磁性小黑板上用圖片搭配。
提問:有幾種方法?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學生(對著實物圖片)介紹:買鍋l可以配蓋1或蓋2,買鍋2也可以配蓋1或蓋2。
教師解釋什么叫搭配,并提問:誰會用簡單的符號表示出來(要求學生自己先畫一畫)?
可見,這里1口鍋與2個蓋有2種搭配方法,2口鍋與2個蓋就有4種搭配方法。
設計意圖:這樣的教學引入有兩點好處:一是學生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問的搭配,從而明白事理,為自主學習探索規律打下基礎:二是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對后面的學習探究學有目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提出問題,組織探究
1.呈現信息,引導猜測。
剛才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買鍋的問題,并知道了鍋和蓋的搭配方法,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事物搭配的規律(板題)。如果有一小組的同學野炊時準備帶以下幾道菜:(出示圖片)
提問:如果一葷一素搭配起來,可以做出幾道不同的菜?(學生猜測)
2.動手操作,親歷感知。
(1)請組長拿出事先準備的葷素菜圖片,小組同學操作驗證。
合作要求:四人一組,一人進行葷素菜(圖片)搭配,一人記錄,兩人檢查有沒有重復,有沒有遺漏,再數一數,有多少種配菜方法。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搭配方法。
(3)小組交流:按怎樣的順序搭配比較快。且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4)推選小組的發言人,準備匯報。
3.小組匯報,體驗有序。
(1)安排不按順序搭配的小組到講臺前演示搭配過程,說出結論,全班同學發表對這種搭配方法的意見。
教師歸納:這種搭配沒順序。沒條理,容易重復和遺漏。
(2)哪個小組是有順序有條理地搭配的?能演示給同學們看看嗎?
(指定兩組前來演示:一組是葷菜配素菜;另一組是素菜配葷菜)
(3)全班評議這兩個小組的搭配方法有什么好處。
4.符號表示,過渡抽象。
如果不用實物卡片,我們可不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簡單圖形來表示?
你打算用什么代表葷菜。用什么代表素菜?用什么方法搭配?指名說。
5.探索規律。列式計算。
1種葷菜可以配3種素菜,有3種搭配方法,2種葷菜就有2個3種,所以是3×2=6(列式);或者:1種素菜可以配2種葷菜,有2種搭配方法,3種素菜就有3個2種,所以是2×3=6(列式)。
通過剛才同學們的操作,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其實,上面買鍋的搭配方法也可以列出什么算式?列式:2×2=4。
6.如果再增加一種葷菜,又有多少種搭配的方法?可列什么算式?
(學生畫圖搭配,列算式,指名同學回答)
設計意圖:教師為學生提供典型而又豐富的研究材料,通過猜想和驗證等數學活動,讓學生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并有理有據地表達數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逐步抽象成數學方法。這既培養了學生的符號感。又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教學層次清晰有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同學們,搭配中的學問可多了,現在我們準備好了食物。還要確定春游的路線。
1.出示學校——春城集鎮——墓東水庫線路圖:
從學校經過春城集鎮到墓東水庫。一共有幾條線路可以走?
(1)學生閱讀題目,觀察圖形。
(2)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3)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可能數,讓學生去數一數;有的可能畫圖,讓學生展示介紹;有的可能計算,讓學生說算理。)
(4)從學校的1條路到春城集鎮再去墓東水庫有4種走法,學校到集鎮有2條路,就有2個4種,所以4×2=8(板書)。有8條線路可以走。
2.拓展練習:假如學校與春城集鎮之間又修了一條路,現一共有幾條線路可以走。
(1)說說你的想法。
(2)討論小結:板書:4×3=12。
食物準備好了,線路也選好了,現在該輪到我們自己要打扮打扮準備去野炊了。
3.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一組衣服(3件上衣、2條褲子、3條裙子)
(1)女同學穿上衣和裙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男同學穿上衣和褲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3)不管怎樣搭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學生嘗試練習(3)時,先想—想怎么計算,再列式計算,然后畫圖驗證,得出思考理由:每件上衣和5條裙褲有5種搭配方法,3件上衣就有3個5種,因此5×3=15。
(4)你最喜歡怎樣的搭配?
希望那天,你能穿著自己選好的漂亮衣服一起去野炊!
設計意圖:教師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梯度,富有現實性、開放性、挑戰性。把鞏固知識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體驗到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解決了野炊活動中的一些問題,你學會了什么?
2.談話: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搭配。今天你找到搭配的規律了嗎?同桌互說,聯系生活。看看你發現了哪些奇妙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