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趣具有很強的領悟和欣賞能力。在學生的眼里,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首詩,或者就是一個故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引導學生去品讀語言,更要幫助學生挖掘文本的情感點,產生深切的情感共鳴,讓學生來感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蘇教版第十冊《灰椋鳥》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課文。文中第四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焙芏嗬蠋熢诮痰臅r候都是一滑而過。我仔細地研讀,似乎看到了文本中的人文情趣。
下面是《灰椋鳥》關于“投入”的教學片段:
“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p>
師:喜歡嗎?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師:將“投入”改為“飛入”行不行?哪個詞好呢?
生1:“投入”好。因為“投入”比“飛入”飛得快,表現了灰掠鳥歸林的急切心情。
生2:這一句中已用了一個“飛”。這里再用“飛入”就重復了。
師:看來“投入”真的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灰椋鳥歸林的急切心情,再想一想,我們在什么場合會用“投入”?
生3:“投入”溫馨的懷抱。
生4:“投入”媽媽的懷抱。有一首歌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入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贝袒绷衷诨议xB心中就像是母親一樣。
生5:“投入”家的懷抱。刺槐林在灰椋鳥心中就像家一樣,所以說灰椋鳥投入了刺槐林的懷抱,就是投入了它們溫馨的家。
師:再去讀一讀文章的第二小節??纯次闹惺窃鯓用鑼懟议xB生活的優美環境的。我想你更會理解灰椋鳥歸林為什么用“投入”了。
生6:呼應了文章的第二小節,刺槐林是友椋鳥美好的家、快樂的家?;议xB更是喜歡回家。所以用“投入”。
生7:文章最后表現的是林場工人的植樹造林使得樹林成為鳥的樂園、烏的家園,在這里也做了鋪墊。
師:同學們說得真精彩!一個“投入”讓句子有了溫度、有了感情。更加讓我們在思考中體驗情趣。真好!誰來讀一讀?
在這個片段中,通過“投入”和“飛人”兩個詞語的比較,把課文中蘊含著的情感挖掘出來,教師更將“投入”這個詞語放在了全文的大環境中,體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暗示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把這種情感逐步滲透到學生的心里。使之逐步內化?!捌凡枋贾湎悖肪瓶芍浯?,品讀可悟其感”,這樣親近語言形象的情味。學生學得有滋有味,這才是學習語言的真諦!
蘇教版第十冊《愛如茉莉》是一篇細膩感人的文章,每每讀它,心中都溢滿一種淡淡的香、濃濃的情。尤其是這樣一句話:“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它送來的縷縷幽香,裊裊地鉆進了我們的心中?!薄般@”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穿過,進入”。為什么幽香會“鉆”到心中呢?這種語言含蓄的韻致是需要細細揣摩、慢慢品味的。中國語言文字的含蓄悠遠,一個“鉆”字淋漓盡致。學生品味到“鉆”在現實中用肯定是不行的,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心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教師還可以將“鉆”換成“飄”,讓學生體會到“鉆”是表明作者深刻地記住了爸爸媽媽的愛是潔白純凈的,而“飄”只有花的幽香。還可以讓學生說說別樣的體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的含義。在理解了“鉆”字在文中的含蓄韻致后。告訴學生,這也是詞的活用。聯系文中“我見從媽媽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我趕忙把‘這也叫愛’這句話咽了回去”的“咽”,深入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所以,理解精彩的詞語,不能只滿足于搬字典、查詞典的解釋,不能只停留在字面意義的了解上,而應該啟發學生聯系語境。在一句話、一段話、整篇課文中讀懂、讀透。含蓄的語言是課文精華的濃縮,也正是欣賞這樣的語言,才會讓學生的思想更加的成熟、深刻。
語言是有生命力的,讓我們領著學生在品讀深處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