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童年開始
詩人但丁曾經說過:“一顆白松的種子。如果掉在英國的石頭縫里,也許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可是如果它是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可能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p>
這幾句話。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一個良好的生態性文學環境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1984年安徒生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諾斯特林格,在談到她為兒童寫作的一個“理想支柱”時說:“既然他們(孩子們)生長于斯的環境不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烏托邦,那我們就應該挽起他們的手。向他們展示這個世界可以變得如何美好、快樂、正義和人道。這樣可以使孩子們向往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種向往會使他們思考應該擺脫什么、應該創造些什么以實現他們的向往?!?/p>
另一位安徒生文學獎獲得者、前蘇聯兒童文學家和教育家米哈爾科夫,寫過一本關于兒童成長的散文名著《一切從童年開始》,他在這本書中說:“無論孩子們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孩子們就會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很難設想一個沒有閱讀、沒有留下好書記憶的童年。會是什么樣子?!彼e了自己在八歲時所記住的詩人涅克拉索夫的幾行詩為例,它們出自《涅克拉索夫選集》:“在我們這塊低洼的沼澤地方/要不是總有人用網去捕。用繩索去套/各種野獸會比現在多五倍/兔子當然也一樣,真讓人心傷?!彼f。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之后。這些詩句仍然沒有失去當年迷人的魅力。它們仍然在不斷地喚醒他的良知和愛心,像童年時一樣。他小時候還讀過一本文字優美的詩體小說《馬扎依爺爺》,當他自己也成了一名作家后,他特地去看了看當年馬扎依爺爺搭救可憐的小兔子的地方。他舉這些小例子只為了說明,有些書,一個人如果不在童年時讀到它們。不曾在童年時代為它們動過真情、流過眼淚。那么這個人的本性和他整個的精神成長,就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將是愚昧和不文明的。
給孩子一個純正和溫暖的文學環境
一個良好的生態性的童年文學環境,首先來自家庭和校園里良好的文學環境的建立與完善。“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這是美國兒童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寫在他那本有名的《朗讀手冊》扉頁上的幾行詩。這幾行詩,值得所有的父母與老師思考和效仿。要知道。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拒絕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挪威著名兒童文學家、《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喬斯坦·賈德曾說:“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給孩子吃飽穿暖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應該是為孩子們選擇出最好的文學書,帶回家來,放進他們的臥室里。或者,直接給孩子們朗讀?!?/p>
美好的故事就是光明?!叭绻矣幸粋€夢想,那就是將來有一天,閱讀對于孩子們來說,就如我們每天要刷牙一樣不可缺少。牙齒衛生很重要,但父母們更應該越來越對其子女的‘經歷衛生’擔負起責任來?!彼J為。與那些“電子毒販子”利用孩子們天賦的好奇心和喜歡玩耍的需要。讓他們沉迷于僅僅能夠獲得感官刺激和一時快感的電子產品,從而剝奪了他們的想象力與自發的活躍性相比,父母們讀給孩子們聽的文學書,才是真正的“溫暖之源”。
那么,愛孩子,就請先給孩子一個純正、干凈和溫暖的文學環境。而且,還要幫助孩子們學會閱讀。對于書,孩子們是沒有多少鑒別和選擇能力的。因此,家長和老師們應該像定時清掃孩子臥室里的衛生一樣,為孩子們清理他們的“閱讀環境”,包括幫助他們剔除那些無益與不良的讀物。給予孩子一個健康、光明和溫暖的家庭文學環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趣味和良好的讀書習慣,教給孩子有效的閱讀方法,對于孩子全面而健康地成長,乃至成就孩子未來的理想,都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會閱讀的孩子更成功》的作者南美英女士,出生于韓國一個小學教師家庭。她從小就喜歡閱讀,甚至于。自從看過一本描寫小精靈會答應小孩子“三個愿望”的童話故事之后,她竟異想天開地幻想著小精靈將來能夠賜給她一份“只要看有趣的書,也可以生活”的工作。由此便不難想象,這是一個對閱讀相當沉迷和投入的小孩。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如今已經成為韓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兒童閱讀教育專家和文學博士。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同時,她還擔任韓國讀書教育大學教授、韓國讀書教育開發院院長、KREDL教育機構的教育開發理事等職務。她認為,正是童年時代的酷愛閱讀,成就了她的今日。是童年時的“精靈”滿足了她的愿望,讓她變成了一個快樂、幸福和精神上十分富有的人。
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她認為,對每一個孩子來說有一點,顯得非常珍貴,那就是,面對一輩子也看不完、堆積如山且不斷涌出來的書籍。培養孩子選擇優良書籍的能力。教會孩子有效的閱讀方法,將是老師和父母親給予孩子們的“最好的禮物”。
經典閱讀不能缺席
時至今日,兒童文學的一部分美好的傳統,已經被一些創作者和出版者徹底解構和顛覆。魔幻、卡通、動漫、武俠、電玩游戲、網絡語言等各種書寫元素,取代了傳統的故事和講述方式。一個個怪異、隨意和惡作劇般的文本,讓人眼花繚亂、瞠目結舌。我們所面對的童年與成長環境是那么紛紜嘈雜和光怪陸離。它們正憑著一種強大的通俗化、游戲化和粗率化的力量,在包圍著我們的孩子。實際上我們都已感覺到了。一方面是無所不在的媒體負面影響所帶來的道德恐慌,另一方面就是整個社會、當然包括書媒在內,對于“電子時代”的不合實際的鼓勵與樂觀。因此,諸如媒體文化學者和批評家大衛·帕金翰發出的“童年之死”,尼爾·波茲曼發出的“童年的消逝”等聲音,就并非是危言聳聽的了。
因此,在這樣的文學環境里,我們還是應該強調,孩子們的文學生活中,經典閱讀不能缺席。
經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只要我們有耐心,并且懷著一種敬畏之心。輕輕地擦去時間留給它們的那些飛灰與塵埃,經典的光芒將愈加明亮。數千年來,人類有幸擁有了一批最偉大的經典作品,這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和幸?;▓@。我們應該用心守護著它。澆灌著它。我們應該倡導一種純正的經典閱讀、文學閱讀、深度閱讀。而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們的文學生活、閱讀環境被一種通俗化、游戲化、卡通化和粗率化的流行閱讀和淺閱讀所侵蝕。
兒童文學界的老前輩陳伯吹先生說過一句話:“兒童文學雖是派生于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兒童文學又不能不受制于教育。”我覺得。這句話仍然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回味的。我堅信,一個真正良好的、面向兒童的生態性文學環境,都不應該回避或放棄對諸如謙讓、分享、誠信、感動、專注、擔當、奉獻、勇敢、自信、友愛、互助、智慧、感恩等等人間美德的張揚與傳播。它們也是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東西。而最好的“文學生活”和“文學環境”。就是應該讓小讀者們能夠從快樂的閱讀里,從幸福的聆聽中,從作家們那些溫情脈脈的故事和生動的文學細節里,獲得感動和啟示,獲得文學的享受、美的熏陶、善與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