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角的知識,而角的知識首先從直線、射線和線段開始,這里面有一個難點,孩子們經常犯類如“一條射線長5cm”的錯誤,并且多次糾正以后,不經意問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我認為是我們教給孩子們的作圖方法會導致孩子建立錯誤的表象。
畫線段的時候,兩端都有端點,射線有一個端點,而直線一個端點也沒有、所以直線畫在紙上就是一條橫線。問題就出在這個橫線上,它與生活中的一根繩子、一把直尺的形象太吻合了,而偏偏繩子和直尺的長度都是可以測量的。也就是說。直線的畫法給孩子們的直觀印象就是可以測量的。都說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這種畫法無論如何也體現不出延伸性,那么能否給孩子一種一看就清楚的繪制方法呢?
后來看過國外MathTutor系列的一段關于直線、射線和線段的DVD視頻,里面的繪制方法給我很大的啟示。
為了讓射線和直線有延伸感,或者說動感,能夠直接看出來是向哪個方向延伸的,可以按如下方式域圖:
由于有了箭頭的指向,也就再也不會有學生去測量射線的長度了,同時。線段的畫法更加接近生活,更符合生活中線段的特點。在這套視頻中我還看到了關于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符號表示方法:
例如上圖可以分別用AB、AB和AB表示,直線在AB上面畫上一個雙向箭頭,射線在AB上面加上單向箭頭,因為這個射線是從A點向B點延伸,所以表示成BA就是錯誤的。
我在班上給孩子們介紹這種畫法的時候,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他們覺得比原來的畫法直觀多了。不過,這只是筆者在小范圍內的實驗,教材上、練習題上都是采用原先的方法。這也讓孩子們有些困惑。希望教材的編寫者們對這種方法予以考慮,讓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表象更加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