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好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如何對學生進行文化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
通過free talk。滲透西方禮儀文化
free talk是小學英語課堂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常把它設計在課堂之前,和學生問好,交流一些日常問題等。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西方禮儀和習俗的教育。如,當學生對你說“Good morning,teacher,”的時候,你就可以告訴學生“teacher”是表示職業的名詞,不是稱呼,更不是尊稱。在西方國家,學生稱呼老師一般在姓前面加Mr.,Mrs.或Miss,這就是中西方稱謂上的不同。當學生問教師“How old are you,9”的時候,你可以回答“h’s secret,”并告訴他們西方人很忌諱問別人的年齡、收入和婚姻狀況,因為他們認為這些都是隱私。而“It’s secret”是他們回避這些問題的一種方式。通過“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Excuse me……?”這些句型的操練、交流,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英國人是很講禮貌的:被人踩了一腳,有時會先說“I’m sorry.”;問別人問題時,都要先說“Excuse me”:“please”“thank you”的使用頻率比中國人高得多;英國人都很有紳士風度,處處體現\"lady first\"的風范。在freetalk中,通過巧妙的設計,由師生交流引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進一步拓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英語教學中。注重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
英語中有許多詞有豐富的象征意義,教師在教授單詞的同時,可適當擴展。如講到顏色時,不同的顏色也有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blue”在漢語里代表和平、安詳,而在英語里常表示憂郁、沮喪,如:“He looks blue,”意為“他面容沮喪,面有憂色。”美國人在葬禮上一定要穿黑色,如果我們按中國人的習慣穿白色是會得罪他們的。再比如,英美人最忌諱的數字是13,他們認為13最不吉利、最晦氣,所以英美人最忌13,在13日不舉行活動、不出遠門、生意不開張,建房編層、劇院編排、汽車編號均不設13。
3 英語教學中,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
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現漢語與英語之間語言結構與文化背景的不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將中西方文化在表示關心、觀念、稱呼、感謝、謙虛、贊揚、價值觀、招呼語等方面的差異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如,在教學生姓名的表達法時,可在黑板上做如下圖示,將中、英文的姓名進行對比:
Jane White
(First name)名姓(Last name)
Wang Xiaoming
通過對比,學生認識了這一文化差異現象,在交際運用中,對姓名的回答不會發生錯位。
再比如,中英文信封的寫法也有著很大的不同,老師可在黑板上做如下比較:
通過比較,讓學生意識到中英文化的差異,在實際的運用中。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4 通過起有文化內涵的英文名,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
我給學生起英文名字時不是簡單起個名字就了事。古希臘文化和古羅馬文化對西方文化影響很大,因此,我經常會給學生起一些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的人名。并且會給他們適當講述這些人物的故事。如,Echo回音女神,Grace優雅女神,Daphne達芙妮(本意是月桂樹)等,或者是有特殊意義的名字,如Ivy本意是常青藤,在美國有一個“常青藤聯盟”是指美國東部有高度學術水平和社會聲譽的名牌大學的通稱。這樣每節課只需花一點時間,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適當滲透了西方文化。
5 利用重要節假日及特殊情境,讓學生感受西方文化
讓學生身臨其境來獲取信息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例如12月25日是西方國家盛大而隆重的傳統節日“圣誕節”。教師可以事先用圣誕樹、長筒襪、禮品盒等來裝飾教室,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濃烈的圣誕節氛圍。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中,教師通過網絡資源介紹圣誕節的由來、圣誕老人的傳說、圣誕圖片、圣誕歌曲等等。同時,教師可以將圣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他們的相同之處: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都是慶賀新的一年開始。都有宴會大餐,都要互贈禮物等等。然后比較出兩者的不同,并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如,在宴會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菜不多,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他們不說“Eat more,”“Eat slowly,”而說“Eniov your meal”再如,贈送禮物,西方人與中國人習慣是截然相反的。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當面打開。西方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并當面打開禮物并加以稱贊。總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愚人節、感恩節、復活節等重要節日,給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背景知識,讓學生真實直觀地感受西方文化,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學以致用。
6 整合多種資源,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
除教科書,網絡、課外讀物、音像資料、報刊、廣播電視節目都是利用價值極高的資源。比如,學習了食物類的詞匯后,可以推薦學生看一些西方國家飲食習慣的課外讀物,如,美國人喜歡在飯后吃甜點,“ice-cream”是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美國餐館里點菜的順序一般是飲料、湯、色拉、主菜、甜點等。再比如,推薦學生觀看一些經典動畫片,不僅可以學到一些語言知識,還可以了解西方人的性格特點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并培養學生一定的幽默感。通過唱英文歌曲,體會英語歌曲的節奏、韻律,不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到語言,而且有利于學生模仿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了解英語國家特有的文化內涵,感受到語言背后的人文因素。同時,校內可以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課本劇及童話劇的表演,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