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百寶箱”就擺在講臺下面的柜子里面。它是兩年前我班的小木匠蔣寧和其他同學用勞技課上學來的知識,利用李鑫鑫家裝修余下的邊角料制作而成的。
每學期一開學,同學們就惦記著要我這個班主任快點拿出“百寶箱”,因為里面的“寶貝”時時讓同學們惦記著。最令他們惦記的恐怕要數(shù)棋類了:五副五子棋、三副象棋、三副陸戰(zhàn)棋、一副圍棋、一副跳棋。不少學生中午在學校吃飯。吃完飯,他們沒有像其他班學生那樣喧鬧、游蕩甚至偷著去打電子游戲,而是有的下陸戰(zhàn)棋,有的下象棋和圍棋,五子棋和跳棋則成了女孩子的最愛。所以,這兩年學校的棋類比賽,我班總是毫無懸念地包攬冠亞軍。另外,備用的幾根跳繩、幾只漂亮毽子以及一副乒乓球拍、一副羽毛球拍也是隨時可以借用的。
至于定期更換的風油精、清涼油、創(chuàng)可貼、紅藥水及棉簽,在學生頭疼腦熱或意外受小傷的關鍵時候總派得上用場:風油精一般搽在后頸的風池穴、人中和太陽穴,然后讓患者伏在桌子上休息,幾乎每個同學都通過實踐熟悉了這些流程。如果體育課上有什么磕磕碰碰的,每個同學都知道如何利用百寶箱中的材料去處理了。
還有雙面膠、透明膠、鋼筆水、墨汁以及紅領巾、衛(wèi)生紙、毛巾、抹布、小剪子什么的,如果學生需要墨水,或要修補本子,甚至是“內急”了,都可以避免到處借用的窘迫和尷尬,方便極了!
其實,這個“百寶箱”原本是教師講臺的一個抽屜。那時同學們還在三年級,第一次班級小測驗時,許多同學忙著借鋼筆水。于是我掏錢讓一個同學去商店買了一瓶墨水。測試過后,我對同學們說,以后誰沒有墨水了,都可以來講臺抽屜里“自取”。
兩天后我偶然打開抽屜,里面竟然多了兩樣東西:一把剪刀、一瓶膠水。我一問才知道班上的林文燕同學因為愛好小制作,平時置辦的小工具較多。那天的手工課上,有同學忘了帶工具向她借。她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做法,也把“多余”的工具放在了這里,并請班長宣布:急需用的同學可以直接去拿,用完放回就行了。
我立即就此事在全班“狠狠”表揚了林文燕同學,同學們也紛紛叫好。不知什么時候,抽屜里多了衛(wèi)生紙、風油精等一些常用的小玩意。很快,小抽屜已經(jīng)擺不下了。我便找來了一個小紙盒裝這些東西。不過,當某個星期一早晨我來到班上時,發(fā)現(xiàn)小紙盒竟然變成了小木箱。上面還用“童體字”端端正正地寫上了“班級百寶箱”這五個大字,問誰都說不知道是誰做的。還是在一次家訪時,蔣寧的家長無意中揭開了“謎底”,“皮大王”蔣寧也讓人刮目相看了。陸陸續(xù)續(xù)地,百寶箱里的文體器材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購置這些“大件”的資金來源比較豐富:一部分是班費。大部分是班上收集廢紙賣的錢,還有一部分是我掏的。這么多的東西,誰來管理呢?我在班會上跟同學們商量了開來。班長一馬當先,自告奮勇地舉手要管,其他同學也紛紛舉手。最后決定,由每天的值日組長管。一段時間后,值日組長們告訴我,根本不需他們管,每個在里面取用東西的人在歸還時總不忘整理一下箱子,有的還順便“添水”!所以,許多東西往往在快要用完時總是又及時添上了,我也“無從追究”。
我的不經(jīng)意行為引發(fā)了這樣一系列小“故事”,真是讓人驚喜。細細想起來。這兩年我班連續(xù)被評為文明班級一定跟這件事“正相關”!
現(xiàn)在,孩子們都要小學畢業(yè)了,大家都舍不得這個令全班驕傲的百寶箱。大家一致同意將這個百寶箱留給下面的班級,也作為小學生活的紀念。其實,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將這個百寶箱帶走的,帶到中學、大學……伴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