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名師應當追求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惟此。才能使自己有一個實質性的因而是突破性的進展。”每次讀到成尚榮先生這樣的話語,內心都涌起陣陣感動和溫暖,激發(fā)起自己不斷超越的勇氣和力量。提筆下文,我的思緒又一次飛回生命歷程中值得記憶的時光……
飛得更高——我的追求
“我知道我要的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狂風一樣舞蹈,掙脫懷抱
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
翅膀卷起風暴,心生呼嘯
飛得更高”
——汪峰的一曲《飛得更高》時常激蕩我的心田,撞擊我的心靈。是啊,作為一名有追求、有抱負的男兒,誰不想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呢?
我是農民的兒子,1981年,憑著自己在師范學習的優(yōu)異的表現(xiàn),畢業(yè)分配留在附小工作。剛走上工作崗位,我的追求就是能在附小站穩(wěn)腳跟。要在強手如林的師范附小站穩(wěn)腳跟談何容易啊。為了這一追求,我老老實實虛心求學,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向王老師學書法,向李老師學朗讀。我學習同齡人的闖勁,也學習老年人的經驗。學校的同事,個個都是我的老師。有的我是拜師明學,有的我是悄悄暗學。當然,還有向特級教師學習。我學斯霞老師的母愛精神,我學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我學錢夢龍老師的教學機智,我學魏書生老師的自學成才。霍懋征老師把時間花在備課的刀刃上給我啟發(fā),丁有寬老師在讀寫結合上另辟蹊徑開我思路。凡有特級教師講課,我都盡量去聽;凡是特級教師的論著,我都力爭去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好學、我的才華漸漸地被領導發(fā)現(xiàn),一堂堂公開教學的擔子落到我的肩上。我在附小站穩(wěn)了腳跟。
我不滿足于僅僅站穩(wěn)腳跟,又開始了我的第二個追求: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應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應有豐富的人文情懷,應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我有嗎?我差在哪里呢?我在心里時時叩問自己。從此,我一頭扎進了書海里。我成了學校第一個報考自修大學的年輕人,我從書店買回了成套的《閱讀與欣賞》叢書,吮吸著歷代的文學精華。聽過莊杏珍老師講《紅樓夢》后,我買回《紅樓夢》潛心閱讀。中秋佳節(jié),校園里人去園空,我獨坐桌前,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新春佳節(jié),我閉門讀書,沉浸在《紅樓夢》的虛幻之美中。逢年過節(jié),我都從圖書館借回一大摞書。管理員老師吃驚地問我:“你讀得完嗎?”父親見我背回成捆的書,心疼地提醒我:“可別成了書呆子啊!”寂靜的校園內,第一個早起的是我。伴著冉冉升起的朝陽,聞著淡淡的月季花香。我吟著唐詩宋詞,美文佳篇。深邃夜空下,校園里最后一個熄燈的也是我。我在燈下閱讀,我在燈下思索,我在燈下寫作……天道酬勤,1988年,我參加學校、丹陽市、鎮(zhèn)江市、江蘇省青年語文教師教學比賽,一路過關斬將,拔得頭籌。1989年作為江蘇省唯一選手參加全國首屆閱讀教學大賽,再獲一等獎。我實現(xiàn)了做一名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愿望。
全國獲獎回來后,我仍孜孜不倦地求索。同事們善意地跟我開玩笑:“孫老師,你難道還要到世界上去獲獎嗎?”其實,我心里清楚,還有更高的目標等著我去追求,那就是力爭做一名語文特級教師。特級教師不僅僅要能上好課,還要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要能寫出有分量的學術論文。我把教學藝術作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我追問自己:藝術是什么?藝術是情感,藝術是形象,藝術是創(chuàng)造,藝術是語言,藝術是享受。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語文教學也是一門永遠遺憾的藝術。我研究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特征:形象性,情感性,獨特性。我研究課堂教學的“空白藝術”,追求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我探索如何朗讀后留空白,設問后留空白。板書中留空白。我研究教學設計藝術:強調教學設計應有主線貫穿始終,講究教學的張弛有度,訓練的疏密有間,追求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營造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教學意境。我研究教學高潮的藝術,講究逐層遞進,講究層層剝筍,講究眾星拱月,講究跌宕起伏。教學藝術的研究使我摘得了特級教師的桂冠。
當上特級教師后,仿佛船到碼頭車靠站了,還追求什么呢?這時汪峰的《飛得更高》的旋律時時在我內心泛起:“我知道我要的幸福,就在那更高的天空。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人生的幸福不在目標的到達,而在追求的過程。過程才是人生,過程才是幸福!兩千年前孔夫子,兩千年后陶行知,這些旗幟性的人民教育家才是我人生真正的追求!人民教育家應具備怎樣的品質呢?教育家有大愛情懷,他們天下為公,愛滿天下;他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育家有博大學識,他們底蘊深厚,學富五車;他們學貫中西,文理兼容;他們通透人性,師法自然。教育家有巨大影響,他們“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們著述等身,波及廣大;他們思想深邃,影響千年。他們是時代的杰出代表,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一代社會風氣的引領者。面對“教育家”這光輝的稱號,我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是一名永遠的行者,快樂的行者。我飛翔在蔚藍的天空中,我要飛得更高。更高……
情智共生——我的教學主張
成尚榮先生認為:“教育主張從整體上表現(xiàn)了理性思考的深度和教育理想追求的高度,以及:教育自覺’的水平和程度,也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可以這么判斷,大凡成功的、有影響的教師一般都有自己鮮明、獨特、堅定的教育主張。”
在成先生多次鼓勵和鞭策下,我逐步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張:情智教育。在語文學科上即為“情智語文”。情智語文就是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調動教師的情智才能,營造積極的情智氛圍,追求學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諧發(fā)展的語文。語文課。我們既要濃濃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們既要激情澎湃的課堂,也要思緒萬千的課堂;我們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維進射的火花。情智教學就是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情感和智慧潛能的教學,它著力于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情感更豐富、更真摯,讓學生智慧更豐厚、更靈動。
為什么我要專門突出“情感”和“智慧”這兩個關鍵詞呢?這是因為:
1.有情有智是我們人的本質特點。作為一名現(xiàn)代人,既要有高尚的情感,也要有豐富的智慧。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這是現(xiàn)代人的兩大特征,缺一不可。
2.有情有智是語文學科鮮明的特點。作為具有人文情懷的語文學科,承載著幾千年人類文明豐富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懷,一旦失去了情感,語文就不再是人文學科:一旦失去了智慧,語文也就失去了思想,失去了魅力。
3.有情有智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因為教學需要激發(fā)情感,需要啟迪智慧。兒童世界是蘊藏著豐富情感和智慧的未開墾的世界,需要我們教師用情去喚情,用智去啟智。可以設想嗎?如果我們的教育過程失去了情感和智慧,那是多么蒼白枯燥,多么令人生畏呀!
4.有情有智是兒童世界對成人世界的呼喚。兒童時期是情感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情感萌發(fā)于生命誕生之初,它在人生軌跡中發(fā)展著、孕育著。兒童的情感發(fā)展需要我們教師、成人用真善美的情感去感化、去熏陶、去滋潤、去培育。兒童時期也是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智力也萌發(fā)于生命誕生之初,它需要我們去激活、去喚醒、去啟迪、去點化。
有情有智,情智共生,是兒童發(fā)展的需求,是語文教學的呼喚,是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現(xiàn)代人的特征。因此,當代兒童呼喚情智語文,語文教學呼喚情智語文,現(xiàn)代完人呼喚情智語文。
成尚榮先生在《情智語文的核心價值與現(xiàn)實突破》一文中指出:情感:兒童發(fā)展、兒童語文學習的動力密碼;智慧:兒童發(fā)展、兒童語文學習、心智成長的密碼;情智共生:直抵兒童精神文化發(fā)展的核心。成先生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情智教學的本質。
情智語文的外顯特征是什么呢?我以為情智的課堂在學生身上有如下表現(xiàn):
“小臉通紅。”它指向學生的情感領域。只有當教學觸及到學生情感的琴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興奮起來時,學生才會是“小臉通紅”,否則只會是小臉無神,小臉發(fā)白。
“小眼發(fā)光。”它指向學生的智力領域。只有當學生智慧的火花被點燃的時候,只有當學生情感閘門不斷開啟的時候,學生才會“小眼發(fā)光”,否則只會小眼發(fā)直,小眼發(fā)呆。
“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它指向學生的參與領域。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理所應當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和文本、教師、學生的互相對話中,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
情智語文的一般模式是怎么樣的呢?
1.入境——啟動情智。即根據課文特點,尋找開讀契機,以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迅速啟動情智,進入學習情境。這一層面的操作要領在于激發(fā)學生情趣,誘導情智合力的萌發(fā)。
2.感悟——生成情智。即抓住感悟是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直覺化技能這一特點。同時實現(xiàn)情智合力的生成。學生在學習中遷移,在品賞中創(chuàng)新;教師在引導中以情牽情,在點化中以智激智,最終實現(xiàn)學生情智的生成和發(fā)展。
3.交流——發(fā)展情智。學生個體智慧的發(fā)展升華,離不開群體的情智碰撞和互激。因此,課堂交流便成了學生情智發(fā)展的重要過程。情智的火花是在群體碰撞中“擦”出來的,“交流”便是一種最有效的促“擦”的磁場。
4.表達——展現(xiàn)情智。語文教育中口頭和書面的表達,無疑是學生情智的綜合亮相:而表達本身又是不可缺失的情智宣泄過程。這種宣泄過程往往又起著一種不可替代的提升情智的作用。
大氣灑脫——我的教學風格
大氣灑脫是我追求的教學風格。大氣,更多地側重于整體,側重于大局。大氣,它是指大的手筆,大的視野,大的氣度,大的情懷,大的智慧,大的布局。灑脫,更多地指向于教學過程,指向于教學氣質,它是指教學過程收放自如,教學環(huán)節(jié)流光溢彩,教學智慧閃閃發(fā)光。
一、大道無痕,大巧若拙
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大智若愚。”我們老師應有大智若愚的品格。現(xiàn)在我們的老師太聰明了,在課堂上時時處處都要展示自己的聰明能干,不該出手時亂出手,該出手時又出不了手。
2002年11月,我在杭州講《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我安排了一個就文質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們一定有許多疑問,請大膽提出來。誰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我就請他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大名。”孩子們這下來勁了,紛紛提問。
一個女孩子首先站起來說:“課文中有一句:‘笑聲驚動了竹林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地。’這句話好像跟課文沒有聯(lián)系,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句話寫上去呢?”我熱情稱贊她:“你有一雙慧眼!我們只注意到掃路人,而你連小鳥都注意到了。讀書是多么仔細啊!請你將問題在黑板上寫下來,并署上自己的大名。”
孩子們熱情高漲,接連提出了幾十個問題,我都讓他們寫到黑板上。面對寫滿問題的黑板,我高興地說:“你們這節(jié)課發(fā)現(xiàn)了幾十個問題,我想,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還有價值。但是,這么多問題,課怎么上呢?你們幫我出出主意。”
有的孩子提出,圍繞問題閱讀課文,然后一個個解決。我說:“這么多問題一個個解決,時間來不及,這只能算個銅點子。”
又有孩子提出,把問題分給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討論幾個問題,然后再集中討論。我高興地說:“這個主意不錯,分工合作,能提高效率,但還不能算最好的點子,是個銀點子。誰還有更好的主意?”
這時一個男孩興奮地說:“挑出幾個重點問題討論,重點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就解決了。”我熱情地握住這個孩子的手說:“金點子來了!抓重點,抓要點,你跟毛主席一樣會抓主要矛盾。”學生們笑了。
我又顯出疑惑的樣子說:“那么在許多問題當中,哪幾個是主要的,真不容易找。你們能不能在小組里討論討論,找出主要問題呢?”經過熱烈討論,大家認為下面三個問題比較重要:
1.天游峰石梯這么多,掃起來這么苦,老人為什么還說得那樣輕松?
2.這個老人為什么這么大年紀還要工作,不回家享清福呢?
3.為什么作者說過30年再來看老人呢?老人能活到100歲嗎?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依然把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讀書、討論、思考,較好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也深刻體會到了老人勤勞的品質和豁達開朗的胸懷。
這堂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我盡量將自己隱藏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這個小舞臺展示的是老師的才華、老師的智慧、老師的創(chuàng)造,學生的任務是配合老師來完成這種展示。即便在一些自稱為素質教育的課堂上,其實依然是老師唱主角,學生唱配角。在我的課堂上,問題由學生來提,答案由學生來找,整個課堂是學生自己在探究、在發(fā)現(xiàn)、在解讀,老師把自己巧妙地“隱藏”了起來。
但這種“隱藏”并不意味著老師退出課堂活動的過程,相反,卻是要更好地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方面來。從這節(jié)課來看,盡管我“把自己隱藏起來”,但是課堂組織、激勵、評價和點撥等每一個細節(jié)上,無不閃現(xiàn)著教師的引導藝術。正如《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所指出的:“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
二、大氣磅礴,飛流直下
2004年,著名語文教學專家靳家彥老師聽了我執(zhí)教的《黃河的主人》,激動地評說:“當前的某些語文教學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文化品位的缺失。而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執(zhí)教的《黃河的主人》一課,則詩情洋溢,大氣磅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那么和諧自然,水乳交融,讓我們回味無窮。”
請看我執(zhí)教《黃河的主人》起始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新課文,課文的題目是《黃河的主人》(屏幕上出現(xiàn)氣勢磅礴、奔騰不息的黃河,旁邊站著一個頭戴白羊肚手巾的艄公)。請讀課題!
生:黃河的主人。
師:把題目讀出氣勢來!
生:(大聲地)黃河的主人!
師:看老師寫黃河兩個字!(板書:黃河)(寫得剛勁有力)你了解黃河嗎?說說你心目中的黃河!
生:我心目中的黃河波濤非常洶涌!
生:黃河在我心目中氣勢磅礴,而且每年攜帶泥沙高達16億噸,可以繞地球27圈!
師:氣勢磅礴!攜帶著16億噸的泥沙,可以繞地球27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啊?
生:網上可以查到的。
師:你真會學習!請坐!
生:黃河在我心中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它有磅礴的氣勢,十分豪邁!
師:黃河在她心中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氣勢磅礴,多好啊!
這就是你心目中的黃河!誰還想說說?
生:黃河在我的心中是條長龍,它長達5464公里。
生:黃河在我心中是位母親。她哺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
師:講得好極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中華民族,她養(yǎng)育了中華兒女。多少年來,我國歷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聲贊美黃河。下面,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李白、王之渙是怎么贊美黃河的!(屏幕上出現(xiàn)李白、王之渙贊美黃河的詩句。同時激情澎湃的音樂響起)王之渙在詩中贊美黃河:“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我們一起來和著詩人的感情,贊美一下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起。
生:(齊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充滿感情色彩)黃河的水啊,就像從天上滾滾流到了人間,奔騰不息一直流向大海!這就是詩人眼中的黃河!我們再一次吟誦這兩句詩!“黃河之水”——起。
(學生大聲朗誦)
師:今天我們來學《黃河的主人》,黃河在作者袁鷹的眼中是怎樣的情形呢?一起把課文第一段朗讀一遍。(大屏幕出現(xiàn)第一段的內容)
(學生紛紛讀起來,但聲音較小)
師:自己放開聲讀一讀,你讀著這樣的文字,這樣的語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
生:我仿佛看到了黃河現(xiàn)在就在我的眼前,非常洶涌!
生:黃河的波浪打著石頭的聲音,很有氣勢。
生:我看到那黃色的水,聽到那震耳欲聾的聲音。
生:我聽到黃河的怒吼,看到了黃河正在飛奔。
生:我仿佛看到了黃河中的驚濤駭浪,看到了母親河正在撫育下一代。
生:我看到了一陣陣洶涌的波浪從上游奔流而下!
生:我看到黃河的水從上游傾瀉下來,打到岸上飛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
師:看到了三米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這就是母親河!這就是我們的黃河!“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讀。
生:(大聲充滿感情地)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zhàn)心驚。
師:你想看一看黃河么?想看一看母親河么?
生:(齊聲)想!
師:我們一起來觀賞一下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大屏幕上出現(xiàn)滾滾、洶涌的黃河,并配以激情昂揚的歌聲)這就是萬馬奔騰的黃河!這就是一瀉千里的黃河!你看到這黃河,聽到這歌聲,心情會怎么樣啊?你想對黃河說些什么呢?說一說你的感覺。
生:黃河真?zhèn)ゴ?
生:黃河氣勢雄壯,磅礴,非常壯觀!
生:我想說,黃河——我的母親!
生:看了這個片子,我的心潮也像黃河那樣洶涌!
師:這就是母親河啊!看了就會心潮澎湃,打開書,我們再一次懷著澎湃的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黃河滾滾”——起。
(生朗讀第一段)
《黃河的主人》起始部分與教學突出點是大的氣勢,教師用什么方法教出氣勢來呢?
一是以情感帶動氣勢。教師以飽滿的精神站在講臺上,引領學生“把題目讀出氣勢來”,教師板書課題時寫得剛勁有力,教師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言,“黃河的水啊,就像從天上滾滾流到人間,奔騰不息一直流向大海!這就是詩人眼中的黃河!”教師的精神、語氣、情感、動作,多層次、多方面地給學生構建了“學習情感場”,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生情不自禁地被調動,被感染,被激發(fā)。
二是以畫面帶動氣勢。剛呈現(xiàn)課題時,屏幕上即顯現(xiàn)氣勢磅礴、奔騰不息的黃河。當同學們初識黃河后,屏幕上又出現(xiàn)李白、王之渙贊美黃河的詩句,同時激情澎湃的音樂響起,師生和著音樂共同吟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有沖擊力的畫面和音樂,加上給人豐富聯(lián)想的詩句一下子營造了氣勢磅礴的教學境界。
三是用問題激發(fā)氣勢。如果說畫面、音樂、場景那是教學的外在手段的話,那提問就直接走人人的心靈世界。“你了解黃河嗎?說說你心中的黃河!”因為教師的問題闊大,包蘊力度和氣勢,所以學生才有“黃河在我心中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它有磅礴氣勢,十分豪邁!”“黃河在我的心中是條長龍!”這樣精彩的回答。當教師問:“你讀著這樣的文字,這樣的語句,你仿佛看到什么?你仿佛聽到什么?”學生紛紛回答:“我仿佛聽到巨浪拍打巨石的聲音”。“我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音。”“我看到了陣陣洶涌的波浪從上游奔流而下!”“我看到了黃河水傾瀉下來,打到巨石上正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學生的回答一個比一個有氣勢,一個比一個激動人心。何以如此?皆是氣勢所使然也!
三、從容自如,幽默瀟灑
正如成尚榮先生在《<走近李白>中的創(chuàng)造性》一文中評價的那樣:“孫雙金原有的文化積淀,情感品位,思辯水平,加之教學本課前大量的閱讀準備,周到的設計安排,以及設計中對教學情景的超前想象,都讓他面對教學細節(jié),心中有數,手中有法,從容應對,能在瞬間生成處理的對策。使細節(jié)熠熠生光。”我從《走近李白》中拾幾個細節(jié)略作評點:
(例一)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曲蘇晨。
師:什么曲?
生:歌曲的曲。
師:能不能解釋一下?
生:蘇是江蘇的蘇,晨是早晨的晨。
師:蘇晨。這名字誰給你取的?
生:我爸爸。
師:你爸爸為什么給你取這個名字呢?
生:他突發(fā)奇想。(笑聲)
師:突發(fā)奇想?(笑聲)你是江蘇的早晨!你還是中國的早晨!你是東方的早晨!你是世界的早晨!你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蘇晨同學,握個手!(握手,同學笑。)祖國的未來!
老師就學生名字的內涵即興發(fā)揮,既解讀了學生的姓名,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又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二)
師:大膽的想象。還有不同的說法嗎?超凡的,大膽的,詩仙的想象都是……你說,說錯了,表揚!(笑聲中,師將話筒湊近一個學生的嘴邊。)
生:沒有把握的話,不說。(哄堂大笑)
師:叫什么名字?
生:許威。
師:真老練!沒有把握的話,不說。你想得到我的表揚嗎?
生:無所謂!(再次大笑)
師:厲害!達到了仙人的境界!超凡脫俗!(滿場笑聲)
這是我?guī)资杲虒W當中很少遇到的學生。他竟然對老師的提問說:“沒把握的不說。”當老師問他:“你想得到我的表揚嗎?”他再次出人意料地回答:“無所謂!”面對這樣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情景,老師該怎么辦?是批評?是指責?還是因勢利導?這對教師的心理、度量、智慧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我這里采用了寬容、欣賞的評價語言:“厲害!達到了仙人的境界!超凡脫俗!”這樣的評價語言,不僅化解了教學的尷尬,還贏得了滿堂的喝彩。
(例三)
師:李白的夸張是怎樣的夸張呢?“飛流直下三千尺”,(舉手示意)這叫什么夸張呢?用一個詞來形容它。 生:瘋狂的夸張!(笑) 師:瘋狂的夸張!哎!這個意思,就像李陽的“瘋狂英語”一樣,但是,用瘋狂來形容詩仙,不雅,(笑)把我們詩仙搞俗了(笑聲)。你用什么來形容?
生:不要命的夸張。
師:不要命的夸張?那更俗了!(笑聲)一個比一個俗。(笑)
生:極度的夸張。
師:再說一遍給大家聽聽。
生:極度的夸張。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智荊。
師:馮智荊同學,你是什么腦袋?(笑)給我看看,(撫摸學生的小腦袋)這個腦袋怎么這么聰明?是什么元素造成的?(笑聲)請坐!寫下來!
這里讓學生填詞,學生竟然填到了“瘋狂、不要命”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詞語,教師怎么處理?“不雅,把我們的詩仙搞俗了。”在笑談中點化學生用詞要注意語境。要注意詞語的情感色彩,要恰如其分,要準確得當。這叫談笑間精彩紛呈,智慧飛濺。
(例四)
師:看你的眼睛炯炯有神的,你來讀。
生:《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你的嗓子真好聽,已經把我?guī)У桨肟罩辛恕?笑聲)你來朗誦。
生:《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掌聲!
(掌聲)
師:把我?guī)У搅税酥靥欤€沒有到九重天。你們一起來朗誦,把我?guī)У骄胖靥臁?/p>
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往往比較難把握,一般人總是在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情感的濃淡上給予指導。而我的“已經把我?guī)У桨肟罩辛恕薄鞍盐規(guī)У桨酥靥欤€沒有到九重天”這種調侃式的評價既肯定了學生讀得好的一面,又指出了學生還須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與教學的內容“疑是銀河落九天”有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的評價語言既輕松、詼諧又不沖淡教學的主題。
雨果說:沒有風格,你可以得到一時的成功,獲得掌聲、熱鬧、鑼鼓、花冠、眾人陶醉的歡呼,可是你得不到真心的成功、真心的榮譽、真正的桂冠。歌德說:風格是藝術家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唯一重要的是給予“風格”這個詞以最高的地位。既然這么多的大師學者給予風格以這么崇高的稱呼,那就讓我們共同向往之、追求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