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作為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青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新形勢下,高校黨組織必須增強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時代感,積極探索和創新大學生黨員發展的途徑與方法,精心教育培養并及時接收優秀青年學生加入黨的組織,實現中央提出的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優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黨目標和任務。
一 發展大學生黨員的理論依據
我們黨歷來重視高校黨建工作,特別是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長期以來,我們黨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戰略高度,狠抓高校黨建工作。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把包括青年學生在內的知識分子吸收到黨組織中來,是我們黨組織發展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多次關注大學生黨建工作。2000年高校第九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在高校黨組織建設中,要把做好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入黨工作作為一項突出任務來抓。2003年召開的第十二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主題就是做好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2005年初中央又召開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根據工作需要,中共中央及其相關部門相繼印發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等文件。黨的十六大以來,各高校黨委認真貫徹中央精神,高度重視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大學生黨員的發展和教育工作,發展大學生黨員工作進入了快車道。
中共中央領導人對青年知識分子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在不同歷史階段有眾多重要論述。在解放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必須善于吸收知識分子,才能組織偉大的抗戰力量”,“沒有革命知識分子,革命就不會勝利”。要求全黨要充分認識青年知識分子對于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周恩來同志強調,“革命需要吸收知識分子,建設尤其需要吸收知識分子。關于在知識分子中吸收黨員的工作,也應該作出計劃。”鄧小平同志要求全黨做好青年知識分子的教育工作,努力培養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強調指出:“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認真培養接班人,這是一個戰略問題,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長遠利益的大問題?!痹谛碌臍v史時期,江澤民同志指出:“重點做好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和干部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壯大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產、工作第一線和高知識群體、青年中發展黨員”。胡錦濤同志站在戰略高度強調: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黨委要深刻認識做好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戰略意義,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作為一項最重要的任務,提到學校黨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二 新時期大學生黨員將成為我黨黨員的主要來源渠道
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經形成,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出現多樣化的趨勢,這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不少新的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工作重點已轉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上來,經濟指標是硬指標,部分企業只忙于如何賺錢,往往忽視了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部分企業內的黨組織作用弱化甚至癱瘓,這弱化了黨的先鋒模范作用,導致“一切向錢看”,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例如,企業黨建工作流于形式,黨建工作完全讓位于經濟發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形成“兩張皮”,黨組織無法正常發揮監督、保障和引導作用,從而出現了職工有問題就上訪和企業負責人貪污腐敗的現象。
社會的經濟形勢直接影響黨員隊伍的來源渠道。一些傳統的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導向下,基層黨組織的內在活力和戰斗力在下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的社會階層和社會團體等迅速發展,這些組織中黨的工作本來就薄弱。廣大青年和大學畢業生進入這些單位和經濟社會組織工作后,更難以受到系統的黨的教育和培養。因此現階段部隊和高校是黨員隊伍發展的主渠道。我國高校學生在數量規模很大,高校的特點使其在理想信念教育上有獨特優勢。高校應發揮自身的特點,站在時代的高度,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大力發展大學生黨員,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大學生黨員。
三 高校的環境為培養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黨員創造了條件
經濟全球化需要具有良好文化素養和高尚道德水準的人才。國際政治的多極化要求在多元經濟與多種文化條件下培養的學生具有更多的國家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感、責任感,讓青年學生既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又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容易導致社會陷入追逐物質利益、淡化人格精神的傾向。網絡時代的來臨更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青年人一下子從網上得到大量信息,既可能在現實與虛擬、真與假之間產生迷惘,也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因此必須引導學生樹立共同的社會理想,尋找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結合點。就當前的大學生而言,專業素質較高與實踐創新能力較弱并存,社會責任感較弱與過分注重個人利益和價值實現并存,事業上強烈的成功欲與生活上淡薄的自律意識并存,情感豐富與心理脆弱并存,競爭意識較強與協作能力不足并存,思想要求較高與道德修養欠缺并存。
高等學校有著比較完備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兩課”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進行黨團基本知識教育和形勢與政策教育等,它基本上可以分為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兩部分。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傳授給學生。其內容主要有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人生觀、世界觀教育,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教育,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教育等。日常性教育是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每年的紀念節日或校內發生的有意義的事例,確立教育內容,進行專題教育,主要采取形勢報告、專題講座、文藝演出等形式。其主要內容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教育,勞動態度和紀律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等。
對青年學生的成長而言,加入黨組織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的思想教育過程。通過對大學生入黨前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教育,使入黨積極分子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端正入黨動機。通過入黨的嚴格程序和儀式,使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得到升華;通過入黨后嚴格的組織生活和黨的優良作風的熏陶,使他們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更加成熟,成為愿意為人民的事業長期艱苦奮斗的真正的共產黨員。
四 支部建在班上是培養高素質共產黨員的有效途徑
2003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二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和改進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的主題報告中明確指出:“高校黨委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以基層支部建設為重點,立足實際,常抓不懈,努力實現高年級學生支部建在班上,形成‘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年級有黨支部’的學生黨建工作格局?!?/p>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年年擴招,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在院系一級建立學生黨支部這樣的組織機構設置和黨建工作方式,制約了大學生黨建工作,明顯不適應高校改革、發展的要求。一是由于學生人數過多,且跨系或跨年級、跨專業組建起來的人數很多的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彼此不了解,甚至相互不認識,不利于黨支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和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也不利于發揮黨支部聯系廣大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二是黨員人數過多,分布在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甚至不同年級,課程設置及課余時間不同,黨支部安排學習、討論、開展組織生活比較困難。支部組織學習、討論因為人多,黨員相互不了解,發言不充分,甚至個別黨員想發言卻得不到機會,更談不上敞開思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了。因此,必然需要改革高校黨的基層組織的設置方式,這就是“支部建在班上”。
“支部建在班上”有助于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可以用支部的組織力量凝聚全班學生,使學生支部成為班級團結進步的核心力量,使班級成為一個既有統一意志又有統一行動的有機整體?!爸Р拷ㄔ诎嗌稀笨梢允裹h員教育做到經?;?、規范化、生活化,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爸Р拷ㄔ诎嗌稀庇欣谂囵B和考察入黨積極分子,向黨組織源源不斷地輸入新鮮血液?!鞍嗉夵h支部”的組織形式具有靈活、工作針對性強、活動實效性強、教育面廣等特點,有利于學生將思想進步與專業學習、成長教育等相結合,有利于黨組織掌握學生成長的第一手資料,培養吸收優秀學生入黨,把好黨員質量關。
在新世紀新階段,積極發展優秀青年學生入黨,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社會主義事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對自己的知識分子提出如此廣泛、如此迫切的要求。高等學校作為高精尖人才的基地,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方面負有重要的歷史責任。大力發展大學生黨員,培養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當他們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有利于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利于改善黨員隊伍的構成和分布,拓展黨在全社會的工作覆蓋面,提高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雪玲,論新時期黨務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7(2)
2 苗彥愷,淺議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工作,文教資料,2009(4)
3 徐家林“支部建在班上”是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重大創新,教育與職業,2007(11)
4 劉靜,淺談黨務工作者的學習與素養,前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