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散打運動的普及和競賽活動的廣泛開展,對散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研究正逐步引起重視。散打比賽的活動實踐證明,運動員要想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不僅需要有超群的心理素質、較強的生理潛力和高強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具有運用、動員和發揮這些優勢的訓練技能。廣大運動員在多年的比賽實踐中已深深體會到心理因素對于取勝的重要性,但不少人感覺心理素質訓練太抽象,缺乏具體的評價方法,不太容易掌握。本文通過對散打專項心理素質訓練進行的分析、討論,提出具體的培養內容,以期能為散打運動員的訓練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幫助。針對學生在散打練習和競技對抗中反映出的心理素質問題,我們可以從散打對抗中個人的使用技術方式、對散打對抗的適應能力、情緒穩定的程度、戰術水平的發揮、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等角度來分析和判斷一個散打練習者的心理素質水平。為了清晰地討論這些問題,以下將就散打對抗中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動表現進行分析。
一 散打訓練中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
1 緊張情緒及產生原因
緊張是人的壓力環境下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情緒反應。人的緊張情緒可能是適宜的、積極的,也可能是不適宜的、消極的,這主要取決于個體活動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環境的認知能力,即感知、記憶、思維等。緊張的行為反應可能表現為抑制行為,也可能表現為激化行為,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有明顯的能力消耗。
散打運動是一種激烈的對抗項目。在這種運動中,個別運動員會產生緊張情緒,身體機能發生本能反射變化,其中包括中樞神經興奮,物質代謝減弱,脈搏、呼吸、血壓、體溫、汗腺活動和血糖水平的變化等。情緒過度緊張主要是由刺激物引起的大腦皮層對皮下中樞和植物神經系統調節作用減弱的結果。具體來說,由于散打運動的對抗性和激烈性很強,練習者需要“短兵相接”,所以經常出現身體接觸、碰撞,容易造成傷害。于是有些學生在訓練中會產生恐懼,出現“四怕心理”,即怕打、怕摔、怕倒、怕傷。這種心理會導致身心不安和情緒過度緊張。
2 恐懼情緒及產生原因
恐懼是指在主觀感受到危險的情況下個體產生的強烈的情緒反應。此種反應帶有個體自覺的痛苦感受,并伴有交感神經興奮、肌肉緊張、手足發冷、四肢無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量出汗等癥狀,以及準備逃離危險的本能傾向。
恐懼是在對現實環境有危險性的評價基礎上產生的。當學員在散打訓練中認為動作過難或要求過高,或在參加非常重要又有相當難度的訓練時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散打訓練中產生恐懼情緒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從客觀上講,散打運動有很多特有的動作姿勢,難度很大,容易導致學員害怕動作失敗或者害怕受傷;從主觀上講,學員自身的學習興趣、身體條件、運動能力、意志品質及過去發生的傷害事故等原因,都會導致他們在散打訓練中產生恐懼情緒。
二 散打的心理訓練
1 目標設置訓練
目標設置訓練是指對動機性活動將要到達的最后結果進行的規劃。目標設置直接關系到訓練的方法和強度。正確、有效的目標設置可以集中人的能量,激發、引導和組織人的活動,是行為的重要推動力量。
2 確定任務定向目標
任務定向是強調縱向的比較,即自己與自己相比,注重個人努力、已掌握技能、充分完成目標的心理定向。它有助于內部動機的維持和提高。自我定向則是強調自己和他人橫向的比較,注重社會的參照,已超過他認為目標的心理定向。單純的自我定向往往對運動員的內部動機有損害作用。因此每位散打運動員都要設置任務定向的目標。
3 一般心理訓練
一般心理訓練也稱長期心理訓練,其過程從運動員接受散打專項訓練開始,直至運動生涯結束。由此可見,一般心理訓練是一個長期的心理教育過程,對散打運動員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將它貫穿在運動員整個運動生涯的全過程。教練員在平時的訓練乃至日常生活的細節中,都應將心理訓練與身體訓練、技戰術訓練的具體內容和手段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起來,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培養。
(1)培養和提高運動員對專項運動的興趣、需要、動機、性格和氣質等人性特征;
(2)改善運動員的各種感知覺過程,形成和完善對該項運動具有重要意義的專門感知覺能力;
(3)培養和提高運動員的注意力品質,以便在競賽條件下能形成各種迅速而準確的定向;
(4)提高和完善運動員的思維、想象能力以及快速、準確、靈活的操作能力和運動表象能力;
(5)發展和完善專項運動所需要的情緒、意志特征,尤其是對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及果敢、頑強、鎮定的意志品質;
(6)熟練掌握并運用自我心理調整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4 表象訓練
表象訓練是體育運動領域最為普遍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被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環節。具體操作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重現某種技術動作或運動情境的形象,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過程。表象訓練有利于建立和鞏固動作的動力定型,有助于加快運動訓練和加深動作記憶,訓練和比賽前對于成功動作表現的體驗可以增強戰術意志,對技術的動作控制將起到動員作用,使運動員充滿必勝的信心,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對散打運動項目進行表象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鞏固已掌握技能的動力定型、強化戰術意識及形成良好的準備狀態。運動員可以在每次訓練后的休息時間時,排除干擾,進行放松練習,然后對某些技術動作進行表象或進行戰術模擬“演練”,以強化和加深對動作的印象。另外還可以在頭腦中想出一至數個自己認為完成訓練時最成功的圖像,并盡可能持久地保持這一圖像,使其在頭腦中能被清晰地反映出來。然后便會在恰當的時機自如地施展出這些印象深刻的動作,從而制敵取勝。
5 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是針對散打比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進行模擬實戰的反復練習的過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散打運動員對比賽應激情境的適應能力,在頭腦中建立合理的動力定型結構,一邊是使技術戰術在千變萬化的情況下得到正常發揮。模擬訓練的內容設計應盡可能與實際比賽中散打實戰的情況相似,以此提高學員應付各種情況的能力。
模擬訓練可分為實景模擬和語言、圖像模擬兩類。實景模擬是通過設置逼真的競賽情景條件讓運動員感受到正式比賽的氣氛。包括模擬對手可能采用的技術、戰術,賽場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比賽的天氣、場地、觀眾的行為等。例如在針對對手技術的模擬訓練中,可以讓陪練員模仿對手的技術風格、戰術特點等來進行模擬實踐,或根據對手的技術特點進行針對性喂招訓練,來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適應能力。
語言圖像的模擬是指利用語言或圖像描述比賽的情景。例如,模擬裁判的誤判、對手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通過電影、播放錄音等來演示對手的特征和比賽的氣氛等,以便使運動員形成對比賽情況的限期適應。
6 賽前心理訓練
賽前心理訓練也稱短期心理訓練或心理調整訓練,它是為迎接某次比賽而進行的心理訓練。賽前心理訓練的針對性較強,訓練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在賽前幾個月開始。
(1)適應運動競賽規模的動機訓練;
(2)適應比賽環境條件的心理準備訓練;
(3)適應比賽時各種人際關系社會心理特征的訓練;
(4)適應比賽時所需的激活水平的激發、控制和調整訓練;
(5)比賽時的戰術思維和戰術思維靈活性訓練;
(6)適應和排除突發性事件的心理應急性訓練;
(7)各種專門的心理狀態的調整、放松、恢復及各類心理障礙的消除。
三 結論與建議
心理素質訓練是現代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使心理素質訓練獲得理想的效果,我們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遵循一定的實施原則。散打運動有散打運動的自身規律和特殊要求,所以散打教練員在對運動員實施心理素質訓練與調控時也必須遵循散打專項的特點和一定的實施原則,才可能為最后形成最佳競技狀態打下堅實的心理素質基礎。
(1)教練員應選擇適宜的訓練手段與方法,以消除運動員的不良心理狀態。
(2)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的特定心理特征,選擇合適的心理訓練方法。
(3)根據散打運動員的不良心理狀態,為散打訓練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沈理然,現代武術散打速成,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108-109
2 葉偉,散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12
3 李建周,體育運動心理學,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0-56
4 朱志杰,等,最新運動員賽場心理調節與競技體育體能開發及力量訓練實用手冊,廣州:銀聲音像出版社,2004
5 馬啟偉,張立為,體育運動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