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教師素質,重在師德。師德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是教師在履行教師職責時所應遵守的思想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青年教師是高師院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在目前的形勢下,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提高其師德、師風修養,已是擺在高師院校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和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
一 高師院校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教師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力量,教育革新的成效最終取決于全體教師的態度”。教師教育不僅肩負著培養在校青年學生,造就一代又一代人民教師的光榮任務,而且培養出來的教師又肩負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造就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歷史重任。正如前法國教育部長謝韋內芒所說的:“當我們注視一個國家的前途時,就要致力于培養今日的教師。”這句話十分深刻地指出了教師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崇高地位與巨大作用。新形勢下高師院校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意義和作用重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奠基作用
教師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組成部分,它是整個教育系統的“工作母機”。教師教育辦得好壞,直接影響到中、小學教育的質量,影響到中、高等教育學生的基本素質,進而影響到未來社會成員的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在目前的形勢下,如果高師院校的師德教育、師德建設搞好了,就會提高整個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對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2 示范作用
高師院校從事的是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為國家和人民培養高質量師資的工作,這種辦學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高師院校的思想道德建設應當先于、優于和高于其他行業和學校。古人云:師者乃人之模范也。高師院校的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還要成為行為鑒別者、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
3 輻射作用
高師院校的師德建設抓好了,“兩代師表”的模范作用發揮了,就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教師,這些高素質的教師就會對在校學生的素質提高產生直接影響,促使下一代在德智體美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二 高師院校師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作為高校教師,特別是高師院校的教師,其道德品質素養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敬業樂業,忠于職守
高師院校教師的職責是培育未來的教師,教師必須熱愛教師教育事業,獻身于教師教育事業。敬業樂業,這是高師院校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是完成教師教育任務履行自己職責的重要保障。每一個人民教師都應當熱愛教育事業,忠于職守,兢兢業業,矢志不移,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2 嚴謹治學,孜孜以求
高師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應該學有專長。教師只有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熱忱教學、精心施教,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師范生。因此,高師院校教師應該孜孜以求,學而不厭,要積極進行專業學科的探索和教育藝術的探索,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擴展自己的能力,不斷創新、不斷改革,提高自己的教育藝術水平,這是高師院校教師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3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這是教師必備的道德品質。高師院校教師應該關心、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且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耐心開導,循循善誘,熱情關懷,誨人不倦,在自己充滿愛的教育活動中讓師范生感受到教育愛的價值和意義。
4 以己為范,為人師表
高師院校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導作用。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在自己的道德品質、學識才能、言語談吐、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諸方面,以身立教,為學生作出表率。并且高師院校教師還應該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良好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態度,具有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有效的教育技能,從各個方面以己為范,為人師表。
三 高師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目前,高師院校教師的師德狀況總體是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青年教師身上反映得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過份看重物質利益;師表意識不強,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社會責任感淡漠;對學生缺乏愛心,育人意識淡漠,師生感情淡化;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教學態度馬虎,缺乏創新精神;一些教師甚至考試時收受賄賂,給學生送“感情分”“禮品分”等。
高師院校青年教師中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受市場經濟和中西文化的撞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乘虛而入,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教師理想目標實際化,價值理念實惠化,道德觀念自我化,重利輕義、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較嚴重。
二是青年教師在求學過程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氛圍,使他們對社會缺乏責任感。高師院校大多數青年教師是走出校門又進校門,缺少生活的錘煉,對自己社會角色的轉變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缺乏充分的思考;而且一些教師為非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教師教育培訓。
三是高師院校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師德建設體系不完善,師德建設的制度和措施未能落到實處,不能有的放矢地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修養加以教育和引導。
四 高師院校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制度和措施
師德,高師院校青年教師素質的根基。目前,高師院校部分青年教師師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良現象,不但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青年教師的自身發展,更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刻不容緩。為此,高師院校應采取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工作。
1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高師院校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關鍵是要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道德認識,著重應對青年教師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科學理論武裝青年教師頭腦,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素質。學校應定期為青年教師舉辦政治理論學習班,做到認真組織、嚴格要求,必要時可將政治理論學習的情況作為評職、晉級的一項依據。通過政治理論學習,首先要求青年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要明確高等教育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范,增強青年教師遵守師德規范的自覺性;最后要深刻理解高等教育的深遠意義和高師院校教師職業的崇高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建立和培養對高等教育的深厚感情,落實到工作中要敬業、樂業、勤業。
2 倡導與時俱進的師德建設新理念
在新形勢下,高師院校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要做到面對挑戰,正視現實。在抓師德建設過程中要緊貼時代脈搏,注入時代精神,體現與時俱進思想。目新時期,高師院校除發揚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等傳統師德內容的同時,還應根據時代形勢需要,不斷增加師德的新內容,積極營造好學上進、識禮守信、創新合作、知法守法、清正廉潔的師德新風和氛圍,使高師院校師德建設工作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與時俱進。
3 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
要抓好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就要積極在青年教師中深入開展“修師德、練師能、樹師風、鑄師魂”活動。要求青年教師要把“修師德、練師能、樹師風、鑄師魂”作為工作、學習的指導思想,樹立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增強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社會責任感。高師院校在抓師德師風建設中要注重樹立典型,發揮典型的榜樣示范作用,要大力表彰和宣傳在師德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優秀老、中、青年教師,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輿論氛圍,激勵更多的青年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同時這一舉措也可使剛踏進校門的新青年教師受到感染和鼓舞,促使其通過向先進學習,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
4 加強師德建設制度化、規范化教育的管理
高師院校要加強師德建設制度化、規范化教育管理工作,應努力做到:
一是抓好師德量化考評制度。把師德建設以量化形式給予具體化、形象化,確保師德建設工作不流于形式。
二是認真落實“導師制”制度。做好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工作,使其在開展教書育人活動中有指導、有幫助、有提高。“導師制”不但要幫助青年教師過好教學關,更重要的是要過好做人關、育人關。
三是開展好教學競賽活動。特別對進校一到兩年的青年教師,更應將這項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使青年教師一踏上工作崗位就有競爭意識和緊迫感。
四是重視培養青年教師的創新精神。對在教書育人中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教師,對在教學、科研、管理學生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青年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在晉級、晉職、授獎等方面要大力表彰。
5 關心愛護,大膽使用、培養青年教師
對青年教師在政治進步、教學科研、上學深造、職稱評定、婚姻家庭、住房收入、生活困難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學校要切實給予關心和幫助,要努力為青年教師創造一個安心教學和盡快成才的環境。同時要充分信任和大膽使用青年教師,敢于給青年教師壓擔子,讓他們在教書育人、教學科研的實踐活動中,增知識、長才干、做貢獻,積極成長。